第111章 殷桂英(中)(2 / 2)

殷桂英把王魁请进了前厅,冲上香茶,开始闲聊。

殷桂英打量着这位名叫王魁少年,他身材瘦削,面容清秀,双眸中透着一股坚定而单纯的光芒。他穿着简朴的衣物,身上没有一丝奢华的气息,但却自有一种风华绝代的气质。

王魁被殷桂英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他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殷桂英,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殷桂英感受到他的目光,抬起头来与他相视一笑。那一刻,两人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情愫。

“请问姑娘芳名?”王魁终于回过神来,有些结巴地问道。虽然刚才已经介绍过了,但王魁实在找不到谈话的话题。

“我叫殷桂英。”殷桂英微笑着回答道。

“殷姑娘真是美若天仙,不知可否赏脸与我共饮一杯?”王魁鼓起勇气,诚恳地邀请道。

殷桂英略一思索,便点了点头。两人便在青楼的一隅坐下,开始聊起了天。

王魁告诉殷桂英,他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他从小就渴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然而,他却在首试中落榜了,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和迷茫。

殷桂英听着王魁的诉说,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同情和敬佩。她深知科举考试的艰辛和残酷,也知道一个贫穷少年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挫折。但她也看到了王魁眼中的坚定和执着,这让她对他充满了信心。

“王公子,科举考试并非易事,但只要你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相信总有一天会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殷桂英温柔地鼓励道。

“多谢殷姑娘吉言。其实我来找姑娘并非只是为了排遣苦闷,更是希望能够得到姑娘的指点和帮助。”王魁坦诚地说道。

殷桂英微微一愣,她没有想到这个少年会如此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但她并没有感到惊讶或反感,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有担当、有追求的少年。

“王公子,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你。不过,我也希望你能够明白,人生并非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殷桂英认真地说道。

王魁听后默然许久,最终点了点头。他感激地看着殷桂英,心中暗自发誓要为了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而努力奋斗。

两人聊得很投机,仿佛彼此之间有着一种默契和共鸣。殷桂英向王魁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她曾经也是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但因家族衰败而沦落到青楼之中。然而她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依然努力学习琴棋书画,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和修养。

王魁听着殷桂英的讲述,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佩和怜悯。他觉得殷桂英虽然身处青楼之中,但她的内心却依然保持着一份纯净和坚强,这份品质让他更加欣赏和钦佩她。

王魁与殷桂英的交谈愈发投机,仿佛他们之间的对话已经超越了身份和背景的界限。两人沉浸在诗词歌赋的世界中,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王魁惊叹于殷桂英的才情,她不仅出口成章,而且对于诗人的逸闻趣事、性格特点都能娓娓道来,仿佛她与他们有着不解之缘。

正当两人谈得兴起时,殷桂英飘然走进了厢房。她轻盈地取出自己的琴,端坐在琴前,开始弹奏。琴声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王魁静静地聆听着,感受着琴音中蕴含的深情。他细细打量着殷桂英,只见她的纤纤玉指在琴弦上轻盈地跳跃着,每一次抚弄都如同在诉说着心中的情感。

琴音渐渐落下,殷桂英轻轻抬起头,与王魁的目光相遇。她微微一笑,说道:“酒乃天地之精华,妾为天地之美物。王君拥美物而饮精华,一定是来年登第的吉兆。”

王魁被她的话深深打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凝视着殷桂英的眼睛,深情地说道:“桂英姑娘,你的才情与美貌并存,实乃天下罕见。我王魁今生若能与你共度此生,定当不负所托。”

殷桂英听了他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她轻轻握住王魁的手,柔声说道:“王君,妾身虽为烟花女子,但心中亦有凌云之志。愿助君一臂之力,共谋功名。”

两人默默无语,相视而笑。在那一刻,他们仿佛已经许下了永恒的诺言,无论未来命运如何波折,他们都将携手共进,不离不弃。

夜幕渐渐降临,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映照出他们紧紧相握的手。王魁深知,这一刻将成为他生命中永恒的回忆。他紧紧握住殷桂英的手,坚定地说道:“桂英姑娘,我王魁此生此世,定不负你。”

殷桂英听后,眼中闪烁着泪光,她认为王魁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她轻轻地靠在王魁的肩膀上,感受着他的温暖和坚定。在这漫长的夜晚里,他们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时光,期待着共同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

王魁顿时心领神会,终于壮起胆子牵住了她的手。二人默默无语,在花前月下,许下诺言。她许诺想尽办法助他考取功名,他发誓若有朝一日发达了绝不相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深夜。王魁起身告别殷桂英,她感谢他今天的陪伴和交流让她感到很愉快。王魁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殷桂英的闺阁,心中却充满了对她的思念和期待。

这次相遇让王魁对殷桂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想要更多地了解她、接近她。而殷桂英也对王魁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和信任感,她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两人的缘分似乎就此注定在了这个春日的午后,他们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相互陪伴和交流,共同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从那以后,王魁便成了青楼的常客。他每天都会来找殷桂英聊天、请教问题,而殷桂英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和解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升温,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和亲密。

同时她也决定接受王魁的感情。虽然她曾经经历过许多磨难和挫折,但她仍然相信爱情的美好和力量。她认为,王魁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他能够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也迎接着与王魁共同编织的崭新篇章。

王魁得知殷桂英的决定后,心中既激动又感动。他明白,这是殷桂英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他发誓要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和真心去呵护这份感情,让殷桂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此,王魁如同变了个人似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本之中。他的世界,似乎只剩下了那些字句和篇章,他的心中,只剩下了那一个目标——夺取功名。

每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殷桂英总能看到王魁在灯火下苦读的身影。她心疼他,却又知道他正在为了他们的未来而努力。她无数次想劝他休息,却又知道,这是他的梦想,也是她的希望。

“魁哥,别太累了。”殷桂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走进书房,轻声说道。

王魁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但看到殷桂英,他的眼中又充满了温暖。“桂英,你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他接过汤碗,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殷桂英看着他,心中既欣慰又忧虑。她知道,王魁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他既然承诺了要夺取功名,就一定会拼尽全力。但是,她也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她只希望,他能够平安,能够顺利。

日子在忙碌和期待中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深秋已至,礼部会试的日子也即将到来。殷桂英为王魁准备了所有需要的东西,从盘缠到换洗的衣服,从笔墨到纸砚,无一不精心挑选。

“桂英,你真的不用送我去了。”王魁站在门前,看着忙碌的殷桂英,心中满是感激。

“我知道,我只是想多看你一眼。”殷桂英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知道,她不能一直陪在王魁身边,她只能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

王魁紧紧握住她的手,“桂英,等我回来,我一定会骑着高头大马,戴着红花,来迎娶你。”

殷桂英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不舍,但还是点了点头。她知道,这是她选择的道路,也是她必须面对的现实。她只能相信王魁,相信他会实现他的承诺。

王魁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城门之外,殷桂英站在原地,目送着他的离去。她知道,这是一段充满未知和变数的旅程,但她依然选择了信任和支持。她希望,当她再次看到王魁时,他会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英雄,也是一个对她始终如一的爱人。

自从王魁离开参加礼部会试后,殷桂英的生活仿佛被冻结在了一个静止的时空里。她的心变得如同止水一般平静,没有了往日的波澜和涟漪。她婉拒了所有的访客,甚至对那些平时与她交好的朋友也闭门不见。每当有人劝她不要过于痴情,她只是淡然一笑,并不言语。

白天的时光里,殷桂英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手指轻轻抚过琴弦,弹出悠扬动听的曲子。她的琴声里充满了对王魁的思念和期盼,每一个音符都似乎在诉说着她的心声。每当夜幕降临,她便会点燃一支香,默默地祷告着,希望王魁能够平安顺利,实现他的梦想。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煎熬。殷桂英的饭量变得越来越小,茶也喝得无味。她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了王魁的身影,其他的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常常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回忆着与王魁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时光仿佛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魁哥,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实现你的承诺。”殷桂英常常对着窗外的明月低声呢喃着。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殷桂英的心中也开始涌现出一丝丝不安。她开始频繁地做梦,梦中总是出现王魁骑着高头大马向她走来的场景。每当她伸出手想要牵住他时,却总是牵不到他。那种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感觉让她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失落。

“魁哥,你怎么了?为什么总是离我那么远?”殷桂英在梦中轻声呼唤着王魁的名字,但得到的却是一片寂静。她醒来后总是感到一种深深的空虚和孤独,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她。

这种不安和焦虑让殷桂英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她开始避免与人交流,甚至对自己平日交往不错的小姐妹们也变得冷漠起来。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王魁的担忧和思念,但又无法将这种情感倾诉出来。她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种痛苦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