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家长的智慧(2 / 2)

杜箬也知道,爸妈比村里的任何人对于读书都要看重。爸爸是没有读成书,在外工作各种受到限制。妈妈也是想读书而且成绩很好,但外公外婆要供儿子读书,只能让妈妈缀学了。

他们对于文化水平都有一种执念,只要杜箬成绩够好,在家里要做什么都会方便很多。

这样想着,杜箬期待着期末考试的到来。

有一个周末作为过度,杜箬对于家务已经有些驾轻就熟了。在星期一去上学的时候,那群小孩子似乎将上周的矛盾完全忘了,又高兴的玩到了一起,甚至在看到杜箬经常一个人待在教室,还很好心的邀她一起玩。

杨晓慧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杜箬看到小姑娘的样子,就知道她多半是觉得自己没有玩伴,有点可怜自己了。不过,也总算是人家小姑娘的一片好心,杜箬笑着拒绝了。

杜箬坐在教室最后面,老师也不容易注意到她。再加上后面课也讲完了,老师就不再管他们了。杜箬也乐得在下面自己看书做作业,她不仅把自己的作业做完了,还把自己同桌的作业给一起做完了。

她当然不是闲得无聊,因为她发现自己的方法还是有效的。除了刚开始两天的痛苦,后面思维确实变得敏捷了一些,但这一切也有代价,那就是她不管心灵还是身体都感到疲惫。

这是没办避免的事情,谁让她天生体弱呢?前世她就是因为这样退缩了的,这一世怎么也要坚持下去。

不过杜箬的认真学习,给老师留下的不是什么努力学习的好印象,而是一个孤辟不合群的坏印象,他们老师想着,期末考试完要跟杜箬的家长说一下。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期末考试在大多数孩子的怨念中,在杜箬的期盼中终于到来了。

杜箬他们都是要到乡镇上的中学去考试的。而这一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就算杜箬到的早,但赶集做买卖的人比她更早。

这个乡镇神奇的座落在山上,而且是十分靠近山顶的位置。这座山叫做峰山,虽然这一片都是浅丘地形,但这座山却是整个乡最高的山了。

集市开在山上,这在学过历史地理的杜箬眼中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集市是城市最早的形态,一般都在平坦的地方或是靠近河流的地方。

而峰山乡的集市却在山上,四周的人想要赶集都得爬山上去。杜箬从家里出发,也走了近四十多分钟才走到乡场上。

这个乡场很小,只有一条两米多宽的土公路贯穿乡场上下。

此时,杜箬看到那些背着竹背篓,或担着竹箩筐,提着各种形状的草兜的拥挤的人群,她差点以为自己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了。

这实是不是她大惊小怪,因为街上有些老人穿着中山装,有的穿的像是改过的唐装,甚至有的还穿着旧式的长袍。妇女小孩大多梳着长长的辫子,还有些老人留着长长的银白胡须。

还是早上,茶馆里就已经座满了人。有的只是遇到熟人请对方喝茶聊天,有的却是四处打听土郎中看病……人生百态也不过如此。

街道上也很热闹。土公路的两旁被农人占了,摆上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农产品或自制的工具叫卖,买家也精神奕奕的讲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