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沈阳侯(2 / 2)

明末阴雄 多极世界 2117 字 6个月前

崇祯元年在陈于廷的帮助下被重新启用,官复原职。

不到三个月,就升为兵部右侍郎,镇守昌平,密云等地,而昌平又是大明皇陵的所在地,而且还收下了一个大明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左良玉。

左良玉原本是山东临清人,后投身军伍,天启七年随军调入宁远,因功晋升为都司。

第二年因粮饷问题,宁远兵变爆发,宁远十三营的蜀、楚士卒,以张正朝、张思顺为首,歃血为盟,欲讨回欠发的四个月薪饷,他们攻入幕府,抓到前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弟弟,关宁巡抚毕自肃。

而左良玉身为客军将领,当时麾下也同样缺吃少穿,便大着胆子抢掠了一把,好让底下的士兵不至于闹事,到手之后才发现是运往锦州的饷银,然后就被追责,本来是要砍头的,但是让他的好友邱磊扛了下来,左良玉也就夺去军职。

后来回山东的时候遇到侯恂,被侯恂看中,不计较他的罪责,就收入帐下,同样给予他都司的待遇。

至于为啥侯恂愿意帮助左良玉,是侯恂慧眼识珠,觉得左良玉能打仗么?其实并不是,主要是左良玉长得好。

明朝中叶以后,龙阳之风甚炽,军中不携妇人,常以面目姣好的兵卒陪酒侍寝,左良玉生的一副好皮囊,侯恂刚好也好这口,于是左良玉,就成了他的好朋友。

崇祯三年,鞑子为祸京畿,当时节制天下勤王兵马的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让左良玉率军出征,跟随游击将军曹文诏支援玉田、丰润,与鞑子在洪桥、大堑山、遵化等地大战,战后晋升为昌平参将,继续留在侯恂帐下。

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昌平副将尤世威要驻守皇陵,没办法率军出征,推荐左良玉代他率兵前往,仍旧由侯恂带队,松山,杏山与鞑子交战后,颇有斩获,虽然没有解大凌河之围,但还是官升副将。

到了今年,流寇由山西进入河南,直逼怀庆,同时孔有德在山东起兵,昌平总兵陈洪范率军到天津卫,与其余各部十余万兵马一起出征,现在被围困在

而作为昌平副总兵的左良玉,则率领五千兵马,进入河南剿贼,先左良玉左良玉驻军泽州,扼守河南、山西间咽喉地段,还可以作为四周的援兵。

按照洪承畴的谋划,左良玉和曹文诏,暂时接受河南巡抚樊尚的节制,原计划是曹文诏率领的陕西兵马向东进攻,河南兵力向北,左良玉堵住泽州,洪承畴率领本部主力,从北部压过来,准备一鼓作气消灭叛军在山西南部的流寇。

不过因为刘宇烈在昌乐的惨败,洪承畴不得不率领主力,进入东昌,汇合卢象升的天雄军,以及杨一鹏的漕运大军,在东昌府与叛军激战,防止叛军西进河南,与流寇同流合污。

与此同时,镇守昌平的侯恂,也被调派之通州,接替了当上山东巡抚的范景文的差事,继续在通州编练军队。

直到六月,因为剿抚之争,前户部尚书毕自严被罢免,他回京接任户部尚书一职。

可以说,他除开在翰林院和罢官在家的那几年,基本上都在军伍之中,虽然战阵指挥不一定出色,但对于兵事可比在场大多数人都要了解。

昌平镇的兵马,还有通州的兵马,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他都门清。

不说别的,尽管不及关宁军,但是昌平可是九边重镇之一,负责守卫皇陵,在九边之中,实力也仅次于宣府和大同两镇,通州军有徐光启和范景文两代编练,以及杨肇基麾下百战老兵的加入,实力更是不可小觑。

然而就是这样两支强军,前者现在被天策军围在章丘,新城一带,只能被动防守,后者除了继续留守通州的少量兵马,主力随着范景文一起进入山东平叛,在莱州被天策军被消灭的干干净净。

此外,他的弟弟侯恪是南京国子监祭酒,对于七月的那场‘倭寇来袭’,自然是了解的清清楚楚,对于侯恂没有丝毫隐瞒,基本上事无巨细,所有能获得的消息,都写信告诉了侯恂。

虽然那一次是孔有德打了个突然袭击,南京方面没有防备,而且武备废弛,但不得不说,能够从山东奔袭南京,这份实力可不是一般军队能够做到的。

而且南京就算再武备废弛,毕竟当了几十年的都城,坚固程度自不必说,可天策军连京师城都给攻破了,只不过有所顾忌,没有率军攻入城内罢了,并不是实力不够。

有丰富的战阵经验,而且又掌握着这么多有关天策军的资料,侯恂对天策军实力的把控,要高于在场的大部分人,甚至张凤翼这个兵部尚书,都不一定有他在行。

所以,在侯恂看来,天策军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关宁军,甚至在能比得上辽东的鞑子。

朝廷想要继续作战,在鞑子攻下锦州之前夺回山海关,根本就不可能。

侯恂知道天策军的硬实力,但陈于廷并不知道,他进入仕途基本就没离开过京城,对于战事也仅限于各种战报罢了,没有实地接触过战争,他可不认为天策军有这么强大的实力。

尤其是看到自己最为信赖的盟友,这个时候居然公开反对自己,有些不悦道“孔有德区区逆贼,不过是趁着官军不被,突然起兵,用劫掠而来的钱粮扩大军队罢了!

“范景文之败,可以说是轻敌大意,然此次刘宇烈总督山东平叛军务,麾下是关宁军,各边镇精兵,还有神机营的三营精锐兵马,一路势如破竹,歼灭为祸青州的白莲教十余万乱飞,对上孔有德所部叛军,缘何又大败而归,损失近半?还被孔贼趁势夺取大半山东?”

陈于廷被顶的哑口无言,随即温体仁站起来,满不在乎的说道“叛军区区数万兵马,朝廷确实战败两次,但如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整兵再战,歼灭叛军不过是时日问题罢了!”

侯恂却丝毫不给面子的说道“敢问温阁老,可知晓领军作战,最重要的什么?”

“无非士气,钱粮,情报!”

“那好,请问这兵从何处来?钱粮又从何处来?关于叛军,我们又知晓多少?”

“我大明富有四海,可战之兵不下百万,若是从两广,江浙,南直隶,湖广,江西,四川,云贵等地调兵,无非是多花些时日,最多半年,调集三十万可战之军不在话下!

至于钱粮,该是你这个户部尚书负责,总理天下税赋,三十万战兵的粮饷总不至于负担不起吧!而情报,多派一些人去刺探即可,现在叛军占据山东,想要刺探情况并不困难!”

侯恂不为所动,继续反驳“我大明是有百万之兵,然能与强敌作战者能有几何?三十万内地大军,可否比得上此次平叛的十三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