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举很快就把这些思想变成了作战计划。
“来人,想总司令部发出建议,让他们参考我的意见,允许我方北撤构筑阵地!”
刚刚口述完命令,高凤举不由得想起了在天津城外的事情。
“慢着!直接发请求,我军要求北撤,理由作战条件更利于我方。”
两封电报内容差不多,但是一个建议,一个要求,性质可就变了,显然第二个更强硬和主动。在天津城外的时候,他顾全大局命令部队停了下来,最后他琢磨过来,那些不是他作为军人该考虑的。这次在洮南的时候他已经给司令部发去了一次电报,司令部替他解决了东北军的问题。现在他不想在让司令部对他的行动做任何决定了,因为他才是部队指挥官,那样显得他的能力有问题。而且第二封信作为军事作战计划,完全是合理的,那么按照这个向上面要求实施,是不是显得自己只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啊。至于其他的问题,他不考虑对他只有好处,天津城外就是考虑的太多了,政治不是他该关心的。
果然如他所料,他的电报收到了效果。
赵书礼回电不允许撤退,对他讲,郑家屯防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保土问题,不仅必须在这里打还要打出中国人的信心,郑家屯的位置十分重要,现在是四方注视之地,要是撤离了,外界可不管你是不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到时候必然给了日本人以信心和制造胜利舆论迷惑日本国人的证据。东北军正是由于不抵抗,被人以百对万赶出阵地,占领了沈阳,失去了军人应有的精气神,才导致如今这般被动的局面。塞北军不但不能退,还要打出威风,打出精神,日本人之所以敢于不断的扩大事端,原因正在于东北军和中国政府的妥协退让,给了他们信心。所以只要塞北军打出了威风,刹住了对方的气势,使之有所顾忌,才能最终达到保住东北国土的目的。
老实话赵书礼的回电没有同意他的方案,但是高凤举是满意的,因为赵书礼不惜言辞对他解释了郑家屯问题的复杂性。主帅的解释说明了什么,说明顾忌他的感情,说明了他在主帅心里已经留下了印象甚至是一定的地位,那么这封电报就发成功了,收到了效果。
高凤举带着满意的心情开始布置防御,但是他预料的敌人攻击,却迟迟没有到来。而后收到情报,对方也在四平街构筑防御阵地,似乎更担心塞北军的攻击。
······
至于日军为什么不选择攻击郑家屯,反而停留在四平构筑阵地呢?
这倒不是他们怕了塞北军,随着第一师团和第十一师团的到来,日军的军力劣势已经改变了不少。但是当这两个师团到达四平街后,他们收到了军部新的命令。
军部要求关东军汇合新到达的援军,可暂时不管郑家屯之敌,优先攻击哈尔滨,然后尽快北上,目标大庆油田。
随着日军作战计划的更改,郑家屯之战基本上告一段落了,有些虎头蛇尾,但是显然不能说是日方胜利了。国外媒体对此事大肆报道,因为自九一八后,中国就没有一个也还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一支中**队在日本人枪口的威胁之下,敢于大声说不。而塞北军是个例外,值得他们报道报道,而他们也在期待这个军阀在抹了老大英国的面子后,会不会又给日不落帝国曾经的小弟日本脸上来一巴掌。外国人仅仅是从看热闹和幸灾乐祸的角度来报道的,而中国媒体就值得大书特书了,一时间热闹无比。国内爆发了一阵阵的庆祝,庆祝郑家屯大捷,这是九一八以来,面对中**队日军首次在军事上的退却。
但是郑家屯的戏份显然还没有落幕,高凤举也不想就这么结束自己在东北的表演。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