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勇到极致,达到当世无人可及、力抵千军的地步,有一种打法,能起奇效,且能大大减少敌我双方将士的伤亡,那便是擒杀主将,若砍了坐镇敌军的主将,敌军必乱,此时不管是招降,还是灭杀,比之前容易许多,己方将士会少许多伤亡;若生擒主将,拿其要挟敌军,一旦逼迫其投降,那么在减了伤亡的同时,还会增加很多兵马,这是两军大战极好的结果,因此勇猛无敌起到的作用,极大,有时候,比奇计制敌更快速,更有效,经过各大战例的证明,如今,‘谋’与‘勇’,在军中一样重要,欲练就百战百胜之师,除了有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主将或军师坐镇,还要有英勇善战、武力绝人的猛将在侧,兼有胆魄超凡、身强力壮的士卒。
此理论的建立,且在为将之人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归功于项王,要不是常常能以一人之勇力挽狂澜,没人会重视勇,仍然视为莽夫的特性,到了当世,项王分封的那些诸侯,都极为重视兵卒的勇猛程度,每天把心思花在练兵上,同时招贤纳士,除了寻访、招募智谋之士和统军用兵之才,还花大代价请人举荐猛士,只要够猛,力气大或是武艺高,哪怕是个傻子,也会重用,这正是项王之勇给诸侯们带来的影响,谁都希望麾下有那种力敌千军的猛人,要是猛到项王那种程度,让其当护卫,无比踏实,无一丝危险;上战场,横冲直撞,当一台战车使用,能震慑敌军,有机会擒敌方主帅,则可以和项王一样,于万军之中擒杀敌主,奠定胜局。
观念虽已改变,并已根深蒂固,但不是人人都适合用此观念,要不然也不会历经这么多年,直到当世项王出世,才印证勇武的强大,一朝的冲击太过巨大,将领们皆被项王之姿所折服,于是都学习其优点,现实是,不是人人都有项王那种武力,自然不能专注于兵将之勇,要知道,勇猛必须达到远超当世兵将的程度,才能以冠绝天下的勇力和凶如猛虎的气势横扫敌人,否则,就是逞能,必将自取灭亡。
楚军能屡屡击败虎狼之秦兵的第二点,是楚兵的身心素质,能进入楚军的人,都是颇有勇力、胆魄不凡的壮年,那些身体孱弱、看起来就是送人头的人,坚决不要,于是,楚军队伍人数一直没有急速增长,反而总显锐减趋势,这正是募兵要求带来的影响,招兵精益求精,为楚军的勇猛善战打下了基础,清一色的青壮年,爆发出的威势远超普通人组成的军阵,而秦军,正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他们有那股悍勇劲杀敌,是因为有军功可以拿,能靠敌人的首级发财进爵,不然不会在往日的战场上表现的那么勇猛。
为财为爵位,是秦兵甘愿上战场的动力,这就注定他们的内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在战场上表现的无比凶猛,是为了自身的利,而不是那些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的家国情怀,因此,是凶猛的面貌、并不强大的心,在面对昔日的六国军队时,做到英勇奋战,有败绩存在,那么在面对威势远超己方、勇武冠绝当世的项家军时,一触即溃,并不奇怪,毕竟是武勇古今第一的项王所统领的精兵强将,只要项王身在军中,那么楚军便是一把坚硬又锋利的尖刀。
这并非是秦军不堪,而是楚军中有一个力能扭转战局的人物,若少了项王,楚军未必是秦军的对手,秦人守法,军法甚严,奖罚公平公正,所以军强好战,大秦锐士能成横扫天下之力,与军法密不可分,正因如此,秦兵少有临阵退缩者、军中生乱者,军纪严明,人人自觉,以投军入伍为目标,以杀敌多少为荣誉,有这种思想根植在脑海里,组成的军队自然勇猛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