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决定(2 / 2)

朱棣叹了一口气道:“叶承毕竟是我的儿子,虽然我们父子几乎从未见过面,但是我对她的母亲还是有感情的,每每念及也是心怀愧疚之心,所以朕不能一错再错,而是想做些弥补。”

道衍听罢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没曾想朱棣这次真能网开一面,看来舔犊情深,即便是对皇位与权力如此看重的朱棣也不能免去父子之情。

“圣上仁德,真乃叶承之福,天下之福。”道衍恭敬道。

朱棣不置可否,而是继续说道,言语中颇有担忧之意:“虽然我有心帮助承儿,但是毕竟离散多年,若是如今猛然宣城他皇子之身份并委以要职,恐怕朝野上下要有非议,朕那几个皇子也是要不服的。”

“那皇上的意思是?”道衍知道现在朱棣要说道紧要的关键之处了。

“诚然助郑和荡平三佛岛也是功劳一件,但毕竟还是太少。朕的意思是让承儿再建立些功勋,那样到时候我恢复其皇子身份,众人也就心服口服,那些皇子也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不知皇上所指的是何功勋?”道衍问道。

“寻找建文帝。”朱棣缓缓道。

道衍本来已经想到了无数种朱棣可能提出的可能,但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条,在道衍看来,这一个功勋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却也是最难的。因为与征战沙场相比,寻人之事少了几分风险,基本不会遇到性命攸关的险境,但说其最难是因为寻找建文帝已经如此多时日了,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音讯,现在让叶承去找建文帝,如果一年找不到,就一年不可能恢复其身份,如果十年找不到,亦或者更长的时间,那岂不是叶承就永远不可能恢复其皇子的身份了吗?况且根本用不了那么久朱棣的继承人就会登基,到那个时候一个没有父亲,没有名分的私生子,再怎么去向他的兄弟、朱棣的继承者去要名分呢?

道衍越是想,越是觉得朱棣这招使得实在是太妙,只不过用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不免有些残酷。

“承儿来自江湖,游历多年必定交友甚广,咱们这朝廷派下去的人找不到,说不准他就能找到呢,这对他自己也是一场历练。况且朝野上的事情,他是未曾经历过的,初来乍到必定难以适应,这也是朕对他的一种保护。”朱棣手捻须髯说道。

道衍心中不由得为朱棣高兴,也为叶承庆幸,于是长长一揖。

“这件事情就劳烦法师来去替朕说吧,不过有两点务必对其说明,一者朕寻找建文帝是怕他被心怀叵测,想要对大明不利的人所利用,是想让他回到朕的身边,绝非为了害他。二者在朕向天下言明身份之前,承儿绝不能向外人再透露半点讯息。”朱棣道。

“贫僧明白了。”道衍回答道。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朝政之事以后,道衍告辞退出,正在返回的路上却恰巧碰到了宁国公主。

“我弟弟叫法师来何意?”宁国公主一贯地快人快语。

“回禀公主,恐怕你昨晚相托之事贫僧难以履命了,皇上已经另有安排。”道衍先施礼,然后答道。

“这是为何?皇上给你说了什么?”宁国公主有些着急起来。

“圣上现在就在宫中,还请公主移步宫中,一问皇上便知。”道衍不想在此与其纠缠,但言语里依然十分恭敬。

宁国公主无奈,只好哼了一声,不再理会道衍,径直往宫中走去。道衍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也转身去了。

“皇上,你是不是心软了要放了叶承那小子?你可不要忘了他的母亲叶秋雪可是元人!你的皇帝声誉不要了吗?”宁国公主刚刚踏进宫门就大声质问了起来。

朱棣正好背对着大门,听到之后不由得眉头一皱,继而回过头来却是一脸笑意道:“原来是姐姐来了,承儿的事情朕这里才刚刚处理,没曾想倒要姐姐如此费心了,朕这做弟弟的如何过意的去啊。”

宁国公主没好气道:“我知道你心中认为我是多管闲事,但这事可是事关咱们朝廷的前程和天下的江山,可不是你皇上一个人的事情了。”

“姐姐严重了,量他一个少年,如何能够成得了气候?”朱棣笑道。

“难道皇上忘了当年的‘小明王’韩林儿了吗?若不是太祖下定决心将其淹死,每日只能处处掣肘,被韩林儿身边的人左右为难,称王称帝更是妄想。所以可怕的并非叶承,而是知道他身世以及你与叶秋雪这段孽缘的人,众口悠悠之下会让你百口莫辩,那些反对你的人就会趁机揭竿而起,到那时候你四面楚歌,结局当为如何?”宁国公主厉声道。

朱棣一边听着,一边脸上现出一丝让人难以察觉的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