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改进制墨术(1 / 2)

斗破小说网 www.doupo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李宁制作的这些竹纸,只是让竹子纤维软化就废了四、五个月之多,确实很费时。而且长久量多才能挣到钱。

李宁坐在城南庄园的土丘上思考着如何再改进技术。北方竹子本就偏少,绝不是长久之计。楮皮、桑皮、檀皮制作的纸张又不如竹子好。他思考良久也没想出,他心烦意乱得看着黄橙橙一望无际的粟谷。

突然李宁想到,既然竹子和树皮都能造纸,那么农作物的秸秆也是纤维,肯就能也造纸。稻卖粟的秸秆是取之不尽的,但好像很少有人用这些来造纸。

不一会,李宁又想到造纸所用原料无非是竹料、皮料、草料三种。竹料坚硬造出来的纸质量很好;皮料有韧性,造出来的纸也不错;草料柔软,造出来的的纸细腻。

他可以将这些原料按照用纸需求,以不同的比例调制出各种纸张。李宁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说干就干,此时正是秋收时节,李宁收了大量的粟谷秸秆和芦苇秸秆,制作草料。竹料坚硬难处理,皮料最好处理,草料杂质太多,处理也较为麻烦。

李宁又带领这些造纸匠人辛苦劳作,不断尝试竹料、皮料、草料的各种配比。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各种新纸张成功地造了出来。

新纸细腻、坚韧、洁白,不再泛黄,关键是造价明显下降。李宁成功地改进了造纸术。

李宁改进了印刷术和造纸术后,也想改进一下制墨术。

现在李宁蒙学这么久以来接触到的墨一直让他很惊奇。墨的形制都为细圆柱形,和李宁后世常见的长方长条状一点也不一样。所以李宁很想制成后世那种描花刻金之墨。

李振家是制墨世家,他的曾祖是制墨大家李阳冰,曾任将作少监。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李阳冰制作出一锭有唐以来最大的墨。《墨史》一书曾记载,此墨:“其制如碑,高逾尺而厚二寸,面蹙犀文坚泽如玉,有篆款曰‘文华阁’,中穴一窍,下画泰卦子麒麟之上,幕篆六字曰‘翠霞’,曰‘臣李阳冰’。左行书‘大历二年二月造’,得旨降入翻经院。”

北宋书法大家米芾还曾慕名去开封相国寺参观看这一巨墨呢。

李宁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后,就求李振带他去看看制墨作坊,信誓旦旦的说可以改进制墨之术。李振家的制墨作坊现在是由李振的叔叔打理,也在城南。

李宁又一路坐着马车前往,倒有些习惯了这颠簸之感。二人到了离秦岭很近的五台镇才下车,李宁刚下车得就看到远方一片巍峨的山峰。此时已是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带起许多落叶一直旋转,像是小型的龙卷风一样。

李振家不少族人都在五台镇制墨,李宁还以为李振家族人丁稀少呢。不想他们家人也很多,不仅镇上占了小半,还有不少族人在南五台深山的李家庄烧窑制墨。

历史上的李阳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工于小篆。随后,李宁参观了李振家的制墨作坊。李振少孤又是李氏一脉的嫡系,虽有族长之名,但制墨之事都由其他长辈叔祖负责。

在制墨作坊,李宁见到了制墨的后期工艺。不少光着膀子的大汉在反复敲打锤炼墨泥;一些妇人负责熬煮烧火、分割晾晒等杂活;还有一些人坐着细心刻字描画。

真可谓是又费体力,又费脑力。李家族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李振这样读书习字之人,要么争取做官或当个经生小吏,要么在此处刻字描画。另一种就是制墨的体力匠人,要么在镇上锤制墨泥,要么在山里砍树烧松。

墨泥需要反复捶打才会细腻润滑,屋内存放阴晾才不会干燥开裂。至于圆柱形还是长方形,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重不得过二三两,宁小不大。”

李振曾祖父李阳冰造出巨墨,所以才名扬天下。

李宁一时还真找不出什么可改进的地方,唯一能改进的也只是想到可以用机械捶打代替人工。但机械之道,他并不擅长,就算制作出来也肯定花费不少时间。

李宁只灰头土脸地对李振道:“李家制墨之技,已颇为精巧,我尚无改进之法。”

李振道:“宁贤弟有心了,不必丧气。太乙山风景秀丽,你我游览一番可好,只当出来散心了。”

于是李宁和李振、李拙去了太乙山游玩,一路上他两人都在介绍此地的观光,李宁耐心听着,鲜少插上嘴。

李振道:“弥陀寺有一清溪流过,暮春时节飘满花萼,清香四溢。寺中望春花,红白玉兰,堪称一绝。”

李拙接着道:“白衣堂供奉白衣观音,不少善男信女常去此寺求子求女哩!紫竹寺还有两株栎树,交相缠绕,酷似恋人,我们都叫它连理枝。”

李振在一旁佯怒道:“小小年纪懂什么善男信女、恋人情人,好生看路。”接着道:“太乙山又称南五台山,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座山峰,峻峭恢弘、秀丽奇绝。”

李拙又道:“还有静卧犀牛石,长啸老虎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