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蜂拥而入(2 / 2)

帝国争霸 闪烁 2344 字 5个月前

不求击落敌机,只要能够逼迫防空压制战斗机放弃攻击,在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转向规避就够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显然没有足够多的防空系统。

凌晨2点刚过,位于巴格达南面的几座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遭到了轰炸。

在雷达被摧毁之后,防空导弹就成了摆设!

此外,高强度电子干扰还对伊军的通信产生了影响。

就算没有产生影响,伊军也已是群龙无首。

“攻-11”已经炸毁了共和国卫队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还轰炸了总统府,因此在“雪”部队发起攻击之前,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就已经瘫痪了。

当然,强大的电子干扰,让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间,联合部队发起“铺天盖地”行动前大约6个小时,侯赛因离开了巴格达,在少数亲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马迪的临时官邸,留在总统府的是一个替身。

可见,连侯赛因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都没有信心!

如果说陆航的“直-10a”只是在伊拉克的防空系统上撕开了一条缝隙,“雪”部队就把这条缝隙扩大成缺口。

随后,联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将蜂拥而入。

最先杀到的还不是帝国空军的战斗机,是高巨空军的攻击机。

一个中队的12架“攻-8mg”。

虽然“攻-8”已经退出了帝国空军的一线部队,但是在众多盟国,“攻-8”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攻击机。

关键就是,帝国没有可以拿来替换“攻-8”的机种。

正是如此,生产“攻-8”的飞机制造企业,依然在对这种已经服役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都算不上先进的攻击机进行改进,主要针对的就是海外用户,不过主要就是延长该机的使用寿命。

大部分出口的“攻-8”其实都还有10年到15年的可用寿命,不存在因为结构老化而必须退役的问题。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巨空军的“攻-8mg”。

这些“攻-8mg”其实都是由“攻-8eg”改进而来,而“攻-8eg”是帝国出口的最后一批量产型,跟帝国空军自己使用的“攻-8e”基本一样,只是针对其他客户提出的要求做了必要调整。

主要改进之处,就是把内置弹舱改成油箱,并且加强了外部挂点,以及在机腹设置一个超重挂点。

虽然最大载弹量由13吨降低到11吨,但是在通常采用的6吨挂载下,不加油作战半径由1500千米提高到1800千米,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更达到了惊人的2700千米。

当然,“攻-8mg”的战术用途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简单的说,在帝国空军当中,“攻-8”在退役一直是主力攻击机,不过扮演的其实是轻型轰炸机。在整个波伊战争期间,帝国空军投入大约800架“攻-8”,执行的都是远程轰炸任务。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次出动一个大队的数十架,各带10吨炸弹,对目标进行密集投弹轰炸。

当然,“攻-8”在波伊战争期间的损失率也高得吓人。

出动大约2万架次,被击落了372架,还因为事故损失了188架,总损失率达到惊人的千分之二十四。

在这场战争中,帝国空军战术飞机的平均损失率才千分之九。

这也是帝国空军在战后让“攻-8”逐渐退出一线部队的关键原因。

不过,在高巨空军,“攻-8mg”迎来了第二春。

凭借高翼载所赋予的飞行稳定性,特别是超低空快速飞行时的稳定性,加上高度雷达与自动驾驶系统赋予的超低空飞行能力,还有强大的载弹能力,“攻-8mg”成为执行超低空突防任务的绝对主力。

在对付获得严密保护的高价值目标时,超低空突防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12架涂着太极八卦标志的“攻-8mg”要对付的,就是位于巴格达西南的伊拉克空军基地。

12架攻击机,全都在机腹中央超重载挂点上,挂了1具3吨重的弹药撒布器。

在这具弹药撒布器里面,装填了2400枚重量单个质量750克的反跑道子炸弹。

全都是无规律定时炸弹。

这些小炸弹在抛洒出去之后,少数会立即发生爆炸,摧毁机场设施与破坏跑到,让敌机无法升空。

不过,多数炸弹会处于“待发”状态,从而让敌人无法立即修复跑道。

为了缩小撒布范围,也就是提高打击效率,投掷高度需要控制在200到500米之间。

这就要求,载机必须超低空进入,而且从机场上空,最好是跑道上空飞过。

这也是安排“攻-8mg”执行该任务的关键所在。

在联军的所有战术飞机当中,只有“攻-8mg”在挂上重大3吨的撒布器之后,还能够在超低空达到高亚音速,并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其实,突防速度非常的关键。

“攻-8mg”在理论上能够以1.1马赫突防,只是一般只能飞到0.95马赫,要在丢掉了外挂弹药,阻力降低后,才能够在脱离的时候达到1.1马赫,不过这也意味着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飞出敌防空系统的打击范围。

这个突防速度,即便跟当今的攻击机相比,也不算落后。

此外就是,“攻-8mg”还有座舱装甲。

因为必然会遭到小口径高射炮的攻击,所以那些没有装甲的作战飞机,执行这类任务等于是送死。

就算是“攻-8mg”,执行这类任务的战损率也极高。

虽然说不上是九死一生,但是也肯定算是凶多吉少。

其实,也就是超低空突防的损失率实在是太高,所以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空军才加大了在精确制导炸弹,以及空对地导弹等精度高、射程远的对地武器方面的投入,并逐步放弃了超低空突防战术。

不管怎样,攻击机不是坦克,而且“攻-8”在设计之时,并没有考虑过要突破敌人的防空网。

正是如此,安排任务的时候,丁镇南才派一个中队的12架“攻-8mg”去对付一座空军基地。

在理论上,只要有2架“攻-8mg”飞到空军基地上空,并完成投弹,就能让这座基地瘫痪数日。

显然,突防率再低,出动12架也能有2架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