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长倩整理一下衣冠,在门口的玄关处换了鞋子,迈步进入禅房。
木质地板光亮可鉴,阳光在南侧的窗户照射进来,映照出空气中漂浮的微小尘埃,一张茶几、几个蒲团,房俊正与一位相貌清癯的僧人相对跪坐,茶几上一壶清茶,香气氤氲。
岑长倩快步上前,一揖及地:“在下见过玄奘大师。”
玄奘抬起头,看了岑长倩一眼,微笑着颔首。
他脸上的皮肤粗糙而褶皱,大抵是因为常年奔走于塞外番邦经受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光头圆润、眉峰疏朗,最特别则是那一双眼睛,仅只是看向岑长倩一眼,那明亮的眼神如同实质,饱含着热烈与智慧,似乎人世间一切虚妄都在这双眼眸之下洞察无疑、无所遗留,却又对一切都充满了热爱与眷恋。
苍老的肌肤,挺直的背脊,消瘦的身躯,热烈的眼神……让人下意识的忽略了他的容貌,甚至难以估算其真实年纪。
房俊在一旁摆摆手,淡然道:“大师乃世外高人,无需繁文缛节,坐吧。”
“喏。”
岑长倩乖乖的跪坐在茶几一侧,低眉垂眼,神情恭顺。
玄奘笑着摇头,回应房俊的话语:“休要扯什么世外高人,既然身在红尘,又何谈孑然出世?红尘万丈远,心陷贪嗔痴,未到圆寂之日,谈何出世?”
人之一生纠缠于红尘之中,六根难断、情难自己,唯有死去之后,才能真正摆脱一切业障。
房俊就笑道:“如此说来,大师还在为在下逼着慧立大师捐赠兴教寺的砖石而耿耿于怀?哎呀呀,这个慧立当真不晓事,为了一些砖石喋喋不休也就罢了,可因此坏了大师您的修行禅心,那可就是罪过了。”
玄奘看向岑长倩,指了指茶几上的茶壶示意他沏茶,岑长倩受宠若惊,赶紧执壶斟茶。
然后玄奘才淡然道:“何谓禅心?避世不就非禅、见死不救非心,莫说区区一些砖石,若是有朝一日拆了这大慈恩寺能够拯救更多的百姓,贫僧自会亲自动手。”
房俊则笑着摇头:“大师佛学精湛、一心赤城,在下自然相信您仁爱之心。然则佛门盛世而出山传扬佛法、接受信众供奉香火,乱世之时关闭山门、守着钱帛粮食不问世间疾苦,这却是常态。几部从天竺传承而来的佛经,既点化不了房贷赁田敲骨吸髓的佛门逆徒,更无法改变佛门自私自利的本源。说到底,偷盗、抢劫、信佛,都是一种生活手段。”
信仰当然存在,真正的得道高僧也不是没有,然而更多的人却是依附于佛门这棵参天大树想要更好的活着而已。
当信仰成为一种生活手段,很难保持其纯洁高尚。
岑长倩在一旁听得心惊胆颤,咱家大帅这么勇吗?居然当着玄奘大师的面诋毁佛门。
时至今日,玄奘历经艰辛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成功返回而凝聚的巨大威望,加上朝廷官方予以的认可,使其成为天下佛门有实无名的真正领袖,只需玄奘说一句“狂悖之徒诋毁佛门”,就会使得天下佛门将房俊视为“异端”“仇寇”,然后凭借强大的影响力使得房俊声名狼藉、身败名裂。
然而预想之中的不满甚至愤怒并未出现,玄奘轻叹一声,略显烦恼:“所以贫僧才说未至圆寂之日、难言出世,想要传播佛法,就必须广纳信徒,而广纳信徒,就难免良莠不齐……故而‘贪嗔痴’乃三毒,纠结凡人一生,若能予以清除,天下处处皆佛。”
岑长倩瞪大眼睛,房俊对佛门之指控,玄奘大师居然就这般认下了?
似乎感受到岑长倩的惊讶,玄奘向他看来,睿智热烈的目光饱含笑意:“怎么,小施主难不成认为贫僧会为了佛门声誉,便矢口否认存在之事实?”
岑长倩忙道:“在下不敢。”
玄奘便对房俊道:“这位小施主年岁不长,根基未固,但天资俊秀、毓而不凡,假以时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岑长倩很是惊喜,能够得到玄奘赞誉的人可不多,甚至可以凭借这一句评语迅速成名,却还是谦逊道:“不敢当大师谬赞,在下才疏学浅,一直跟在大帅身边做事,增长见闻、充实学识,不求闻达于天下,惟愿诚恳做事,于国有功、于民有益,如此足矣。”
玄奘反倒因此对他愈发高看一眼,赞许道:“心性沉稳、勤勉谦逊,可为宰辅之才。”
房俊见岑长倩略显窘迫,这孩子显然还不太适应旁人如此夸赞,便笑着道:“大师佛法精湛、洞彻世事,既然对你如此嘉许,足以见得伱确实有高于常人之才能,然则世上天资聪颖之人何止百万?未必个个都能成就事业、青史留名,要有自信,不必妄自菲薄,但切忌自负。”
“多谢大帅教诲,卑职定谨记不忘。”
“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岑长倩略一犹豫,房俊笑道:“你以为大师说什么身在红尘、不能出世便当真是凡夫俗子了?有什么事但说无妨,大师听在耳中、却影过无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