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王导1梁平带着对美好剧本=美好电影(2 / 2)

没点绝活想进央视还想去拍纪录片,你怎不上天。

现在跟王导学一学本事,对所有跟他同龄同行的电影人说都是一种幸福。

所以梁平见了王导,把姿势摆得很到位,就是一个学生,一个后进,端茶倒水铺床叠被,要您吩咐。

王导笑呵呵的说:“那你可帮了我大忙喽。”

然后就指示他把拍摄计划啊什的写一写。还把前几天拍的素材给他,让他照着编。

梁平:“……”

这工作好新鲜好刺激呢。

王导叹气:“唉,我那个时候哪有这个东西啊。后才有的,天天让我写这个写那个的,写不好就不给报□□。”

王青山刚参加工作时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时没有网络的冲击,全国人民都看电视,央视是龙头老大。但央视并没有少钱,还有任务,要做最全的频道,要照顾全中国上上下下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需要,还肩负着宣传倡导社会公序良俗的担。

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厂全是国营,人才储备不足,各行各业都缺人才。王青山举着计算机这样的时兴的高学历进央视,转头让他去扛摄像机,理由大概跟学计算机的就一定会修电脑差不。

——都学计算机了,还不会用摄像机?

——学历那高,你肯定会。

王青山这个人怎会反驳领导派下的任务呢?

他就真的扛起摄像机了。

——会写本子吗?就是编个故事。

王青山:“那我试试吧。”

——会拍吗?你都会用摄像机了,也会拍了吧?你导一导试试。

王青山:“那我试试吧。”

去外面借人又麻烦又容易欠人,何况这样头『露』脸的任务,然是提拔自己人合适啊。领导凭着这样的勇气,给王青山加担子。

直到2000年以后,央视改革,大家要评职称了,要施行阶梯式的工资结构了,学历年资一起算。王青山才去读了个导演的班,文凭升级,成功保住了他的工资没有落到年轻的身后去。

后,像王青山这样早年一个人提着器材带着钱门,回拿□□报销的事再也不会有了,事先事后都了许准备工作要做。王青山不耐烦做,都是拉办公室的新人写,新人要替他编东西,对着□□一张张编这是哪里的过桥费,这是哪里的住宿费,等等。

梁平现在就在编这个。

第一天拍了什,拍了几场,都有哪些工作人员,都用了什场景,什道具,什车,等等。

然后是第天,第天……

就这一天天的编。

就算他自己也写过拍摄计划,但编就要费劲不少。

梁平对着电脑里的素材时长时间编,编着编着,手一划,就把素材打开了。

他很聪明,事先就戴上了耳机,保证没有声音。

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洒下,透绿的树叶把镜头大半都给占了。

这个构图画面一看就让人觉得心很好,很晴朗。

树冠下是一个人,是陆北旌。

他在跟人说话。

熟读剧本不下百遍的梁平一眼就看这是陆北旌在跟路人打听路线,也就是乔野在打听到附近的哪个村子里有贩卖人口的事。

很明显,这是在北京拍的——因为剧组根本没有再拉到别的地方去!

但镜头里看不。

首先,镜头根本没带到明显的标建筑。

其次,北京城不少地方都是旧街道旧房子,离中心越远的路越宽楼越高,离中心越近楼越低路越窄,胡同什的,老房子什的,一找一大片。

王青山选的就是一个街道,地面条件也不好,地砖不少都有裂有坑,一看就是过大车了。

最后,镜头一直笼在漂亮的树叶上,透下的阳光成了最好的打光氛围,让人就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青年。

跟陆北旌说话的是外地人,肤『色』较黑,年纪较大,一看就是苦身,现在也是卖劳力的工作。

而且,这很有可是一个真正的路人,根本不是群演。

陆北旌说的话也没有意有所指的意思,他就是在问:“往哪走啊?”

“这荔枝怎卖?”

“哦,我?我是卖保险的,对对……哈哈哈,我也不是骗子啊。”

一个真正的路人在演自己的时候,永远都比演员要真实一千倍。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演员拼了老命,也不可跟真正的路人比真实。

所以,陆北旌没有演。

或者可以说,他演得不。

他没有过的去塑造这个角『色』,因为他必须要跟眼前这个路人表现的一致,他不比这个路人看起假,那观众容易戏。

在梁平看起,就是乔野的人设好像……又改了。

开朗正义的大学生,变成了有点社恐的内向青年,看,笑起嘴角都是僵的,话都不知道该怎说,会嗯嗯嗯的点头。

梁平:嗯……这一定是大佬的用意。为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