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点点头,正想派人前去传唤二人,不料郭嘉和荀彧二人联袂而来,曹操便将程昱建议迁都的事说了出来,问道:“仲德之意,如何?”
郭嘉不用说了,自然支持程昱的想法。荀彧听后道:“汉以火德望,而主公乃属土命,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和大兴土木之论,他日必有兴者。”
曹操大笑道:“既然如此,操明日便入奏天子,迁都许都。诸位可好生前去准备。”
正在这时,厅外一名亲兵于书房外禀报道:“山东有军情。”
“哦?是何军情?速速呈上来!”
曹操眉头一挑,那名亲兵立刻将一封竹笺奉上。
曹操看后心情大好,对几人道:“志才派人传来书信,言已经平定青州黄巾军于毒,巨野等地已经被平定,只剩下那黄巾贼首管亥领残军逃亡青州。”
“恭喜主公!如今东边既然已经平定,主公亦可决心迁都一事了。”
曹操点头道:“如此甚好,明日操便入奏天子。”
翌日,曹操入奏天子意欲迁都往许都一事。每次议事,刘协都会召集王允等人侍立于侧,此时听闻曹操欲迁都往许昌,不知是何用意,于是问向其余几人。
王允问道:“曹将军,如今陈留民殷物富,为何要迁都往许都呢?”
曹操回道:“陛下,陈留四战之地,北有冀州袁绍,西有关中吕布,东有黄巾余孽,城不可守。袁绍其心不可测,未知其意,吕布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故而,操恳请陛下移驾幸许都,以图大计。”
王允不知曹操的主意,不过也觉得曹操说的也有理,向刘协微微颔首示意,刘协见王允都同意了,也就同意了曹操迁都往长安的想法了。
曹操得到刘协首肯,便召集麾下文武商议迁都一事,既然往许都,这陈留自然需要派人镇守,夏侯惇自告奋勇,愿镇守陈留。
夏侯惇有勇有谋,有他镇守陈留,曹操自然放心的下,夏侯惇虽为守将,不过这陈留太守乃是陈留张邈,张邈是陈留名士,和曹操年少时便是好友。
计议已定,众人都前去准备,等众人散去,唯有程昱未离去。曹操聊见程昱未离开,问道:“仲德还有何事?”
程昱拱手对曹操道:“昱听闻兖州边让时常置酒高会,宴上大骂主公,昱为此感到愤慨。”
曹操眉头微皱,眸子中闪过一道冰冷的寒芒,冷声道:“此人太不知好歹,数次作词赋辱骂于我,着实可恨,速速派人将此人下狱,将其亲朋党羽尽数下狱,我倒要看看此人这嘴还骂不骂人。”
程昱摇了摇头道:“主公,这边让好歹也是兖州名士,士林中名声也不低,遽然杀之,恐失人望。灵帝时,大将军征召此人为九江太守,后弃官回家,如今闲赋在家,时常置酒高会,抨击时政,此人却无半点为官才学,一张嘴,得罪无数人。不若将此人推荐给陛下。伴君如伴虎,这人一张嘴刁钻恶毒,若是有言语冲撞了陛下,必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又何须借主公之手。”
曹操一听,觉得甚是有理,便听从程昱之计,入内奏明天子,名义上是向朝廷举荐人才,实际上是将边让推给刘协,故而将边让夸的天上少有,地上绝无。
刘协看向王允,一旁的王允微微颔首。刘协见王允同意,也同意了。
曹操见目的达成,便告辞离去。待曹操离去,王允屏退左右,独留下了刘协和杨彪、种辑、士孙瑞、黄琬几人。
这几人都是护送刘协逃出长安的几人,也是刘协的心腹。黄琬首先问道:“曹操向陛下推荐边让,曹操此意如何?莫不是向陛下安插眼线,意欲监视陛下?”
士孙瑞道:“不然,如今曹操对陛下毕恭毕敬,我看曹操此人当真是心怀汉室,心中还是有陛下的。”
王允抚须,淡淡笑道:“诸位你们有所不知,边让此人乃是兖州名士,曹操虽对陛下尊敬有加,但毕竟大权皆在曹操手中。待迁都往许昌,宫室殿宇建造好之后,便正式行朝廷之事。我等无权无势,对陛下不利。所以陛下需培养地方势力。这边让虽是兖州名士,但曾经为九江太守,最重要的是,此人数次置酒高会,辱骂曹操,想必不是曹操一系的人。既然曹操推荐给陛下,陛下不妨外方此人为官,以培养自己的势力。”
刘协觉得众人有理,见一旁的杨彪不说话,问道:“杨卿家可有什么要说的?”
杨彪心中微微叹气,他觉得王允等人实在过于攻心了,曹操为陛下,为大汉,赤胆忠诚,却这样算计于他,杨彪总觉得不厚道。
不过王允说的也对,所以摇了摇头,道:“微臣也赞同!”
翌日,刘协于陈留郡府召见了边让。边让是一个身形瘦弱的老头,身着一袭儒士袍服。这边让自小博学善辩,能做诗词歌赋,向来自视甚高,所以看不起出身宦官之后的曹操,多次于宴会上辱骂曹操。这次没想到能得到天子的接见,心中很是高兴,虽说对曹操充满不屑,但对天子却甚是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