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中国人的脊梁(2 / 2)

因为敌强我弱,在国人总体惧日的民国初,能有张国淦这样的强项令、不丧权辱国、不屈从权威,难能可贵。

要不是因为事出有因,段祺瑞也不想去招惹这位有名的“强项令”,实在是因为欧洲战局的渐渐露出曙光,他要急着去分一杯羹。

一战的三大陆上战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一场海上战役(日德兰海战)结束后,无论东欧的俄国发生了那场史称“二月革命”的结果如何,都不能摆脱同盟国失败的推论。甚至在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参谋长小毛奇就向德皇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对急切想加入胜利者一方,特别是迎合了日本人对他的期望,段祺瑞政|府竟绕过张国淦强行签署了合约。这是严重违背内阁制宪精神的:所有重要和约,都例需各内阁部长署名方可生效。张国淦见状,愤然离职。段祺瑞有心批准,却不敢动笔。

张汉卿第二次入京,第一站便到张府,对他的这种言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他之口表达了乃父赞之为“国之脊梁”,并强烈邀请张国淦到关外去,“远离中枢,做些实事”。眼见不远的将来,东北三省都不出所料均纳于父亲麾下,正需要大批的人才。像张国淦这种人才,又对日本人不卑不亢,正合他的心意----东北由于日本人渗透很早且多次被纳入势力范围,多多少少的地方势力都和日本人有层层关系,哪有张国淦来得纯洁干净?

张国淦对张作霖的行事也有耳闻:他是军阀不假,也对枪杆子抓得很紧,但对于民政还是相当的用心,治下百姓听说生活得也不错。尤其是这两年奉天改革和什么土改、还有搞了许多实业,财政上明显好看多了,也让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好起来,不然怎么有那么大的手笔向关外移民啊?

他对张汉卿也不陌生:之前在北京城里的寻花问柳之举被证明是一件装痴卖傻的自污,把老袁都骗了;他整的新军听说战斗力不输于北洋诸军;他在奉天大刀阔斧的改革及不拘一格用人使他身边围绕了许多能人,自己知道的就有:韩麟春、莫德惠、刘尚清…

对于他找到自己,还是有些得意的,不过,自己以一介民国前辈,要到张作霖的手底边做事,毕竟还是不太放心,一者,老张过于强势;二者,由此担心他对自己过于掣肘。

张汉卿对此心知肚明,他对张国淦说:“家父深知张老是有能力造福百姓的能吏好官,在使东北人们生活好起来、地方强大起来的事上,意见是一致的。临来家父也向学良保证:绝不干涉张老在黑省的用人与行政,相反只要张老提出来的办法,家父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家父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对于承诺还是信守的。这点请张老放心。”

诚然,张作霖很多时候也是做了承诺的,但那是逢场作戏,也绝不会有外人在场。至于当众许诺的事,老张还真的没有违约过,这一点,他的口碑很好,张国淦也有耳闻。

其实民国很多人物都是重承诺的,中国传统的“君子一诺千金”绝不是儿戏,不像现代西方的政客,用更大的谎言来透支信用。中国是没有信用记录的信用实践国度,只是在商业社会这一风气才渐渐被很没人情味的白纸黑字所代替。

欧洲列强在征战不休,自然也就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也是因此,东北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经济、又有骨气特别是不能为日本人所折腰的行政长官。

翟文选作省长只是过渡,自治后的黑省还是有很多事务需要精明强干的省长来做的。毕竟张国淦有巨大声望,如果能够妥为利用,不吝是利国利民特别是利老小张的关外秣马厉兵的心思。鉴于此,张作霖向中枢郑重提出,请张国淦屈尊去黑省做省长。

段祺瑞也因此事受到很大的压力,张作霖此言正合他意,如果张国淦愿意,也算是了了他一桩心事,不然老看着也堵心呐!原恐怕张国淦不同意,之前也是这么说的被回绝了。哪知道他只这么一提,刚加了句:“只怕仲嘉认为是屈就了。”张国淦便灰心地说:“我这个部长现在名不符实,不当也罢。能给黑省人们做点实事,我哪里谈得到什么屈就?”

强项令能够这么痛快地去关外强人张作霖底下“混生活”,段祺瑞也是醉了。不过他能够离开,正合自己心意,只是在心里暗说:“祝你一路顺风了。”

别看老张说得大度,在向来强势的张作霖手底做事,恐怕要尝尝老张厚黑的手段了,那时才会知道我老段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