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接班人(上)(2 / 2)

张汉卿想顺利接班,首要条件是接班人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即是。李世民能顶着“杀兄弑父”的罪名顺利成为一代英主,关键是有尉迟恭、侯君集、李靖等天策府十八学士的鼎力支持;曹丕能够在曹**后成功逼近汉献帝禅让,靠的还是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培植的亲信华歆及一帮老臣子。

反面的例子也有,明太祖没给建文帝留下几个得力的文臣武将,导致朱棣一起兵,江山就易主了。虽然从理论上讲都是老朱的后代,可是理还是这么个理。自小熟知三国、隋唐演义等的张作霖怎么不明白其中的诀窍呢?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汉卿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可真要张汉卿派去当个大头兵,却是不可能的,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先例可循。你见过历史上哪个太子、阿哥从小兵干起?还不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亲王、郡王了。这种事,只有在西方的王室贵族中才有可能,比如,英国的哈里王子就被派去阿富汗打仗。

在中国人看来,让子孙从大头兵干起总不是那么一回事,直接派去当高级军官,也不是没有先例。但在奉军那种讲究资历的地方,保险队起家的老人们是不会买张汉卿账的,结果是树立不起威信,和没去一个样。最好的办法是进军校。

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汉卿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的改头换面做准备。当时奉军匪气十足,官兵虽然枪法准,但军队作战毕竟不是打家劫舍。

拿破仑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名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骑兵。”军队作战讲究的是组织性、纪律性,而且军事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让一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去和那些德国、日本教官训练出来的军队打仗,那不是找死吗?张作霖让张汉卿入军校也算是为将来奉系军队的壮大、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做准备。

张汉卿在讲武堂的风头还真的不是沾了张作霖儿子的光。要知道讲武堂当时招收的都是奉军连排级军官,虽然挑的都是识文断字的,但数学、物理学对这些人来说不啻天书。而张汉卿自小文化基础比较好,再说这个张学良还不是真的张学良,他所汲取的知识面在这个时代绝对要比各科的博士还要广。讲武堂的表现是实打实的,没有虚妄。

如果说讲武堂是张汉卿融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第一步,那么为他量身打造的对巴布扎布的剿匪行动就是他崭露头角的开端。老谋深算的老张明白,在部队中立威的关键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一个娃娃兵,没上过战场,别人是不会服你的。

于是,在儿子还没毕业时,张作霖就从冲击力最好、战斗力最强的27师中抽调一个团的连、排、班长构成班底,组成卫队旅的干部骨干交给张学良去剿匪。剿灭几个土匪需要这么强的兵力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叫杀鸡用牛刀,保证只胜不败。张作霖的目的有两个:一来给张汉卿树立打仗的信心,二来要在奉军中立威,让奉军将士们知道虎父无犬子。

当然张汉卿的表现也让人侧目,不但搞得有声有色,还给他一个不一样的卫队旅,这是别样之喜。其后建党、土改、金融整顿,都是放手让他做。好在他做得很好,不但弄出大声势,在提升自己实力方面很有可取之处,这更坚定了加速扶持他一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