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出塞(1 / 2)

斗破小说网 www.doupo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进入新疆,尤其是大部队入疆,可不是易事。

当初左宗棠入疆,在面对兰州到哈密一千多公里的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他制定了“缓进急攻”的策略,即先在这一征程上布点设营,筹集粮草,再一步步向西挺进。

这一策略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正确的。设想一下,如果急攻冒进,粮草得不到补充,兵员得不到休整,即使取得一定的战功,也会失去,不得不退回来。

张汉卿也是如此想。

第4师的主要任务是先期在酒泉和哈密之间建立后勤基地,以保障远道而来的步兵。所以张诚德在接到命令后,果断地放弃了对马鬃山匪军的进攻,改以围困为主,重心放在了正事上。

此次入疆,主要目标是降伏杨增新。以对方的力量,出动第2师和骑兵第4师仅仅起到一个威吓的作用,打仗是不会的。所以一切羁绊行军的重武器,如第2师的师属炮兵营,都没有跟随。这也是张汉卿各部行进速度极快的原因。

由兰州出发往酒泉,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行走,张汉卿的心越走越心凉。从兰州到迪化(乌鲁木齐)这一千多公里的地区,干旱少雨,人烟稀少,可以说是我国最贫瘠的地区。

然而从战略通道的角度来看,它却是极其重要。因为它象一根线,又象一根扁担挑起了内地和西域中亚的联系。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开发兰州到迪化之间这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呢?

中国的地形地势分为三层阶梯状,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川西山地为边缘的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然而事有巧合,在南边高耸的青藏高原和北边游牧民族盘踞的蒙古高原的挤压下,形成了内地与西域中亚相连的天然战略通道----河西走廊。

翻翻历史,你会注意到,历时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就是以河西走廊为唯一通道,这条生命线在南北少数民族的袭扰下时断时续。

陪同张汉卿一道的是王以哲和许兰洲,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走过这种荒芜的地方,印象最深的也还是荒芜。

“没想到我们骑马走了十天,一路上后勤补给都做足了准备,还刚刚走出嘉裕关!想想古人是怎么走过这段路的,真是汗颜。这种荒凉地方,无怪人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以哲发自内心的感慨。

张汉卿此时的心情却很好。前生一直想去新疆玩玩,可是碍于路程太远,更主要的是听到过种种关于新疆的传说,担心安全问题才一直未能成行。现在,作为人民军的统帅,将有机会亲自踏上这块土地,心情当然不一样。

他笑笑说:“那是古时候,自从左宗棠平疆,春风可是已经入关了的。好像浙江巡抚杨昌睿在左宗棠入疆后曾亲临西北,目睹绿树成荫瓜果遍地、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之胜景,喜赋《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一诗说‘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个风,恐怕就是他一路率兵西进、同时不忘植树修路带来的吧。想想左大帅不但善于用兵,还会搞经济建设,要不然,我们进疆,不会这么轻松。”

为了入疆,张汉卿可是做足了功课。不但对新疆的未来多有筹划,对这一代的人文典故、历史传说都有涉猎。

王以哲和张汉卿相处日久,两人私下里还是很对味的,见张汉卿心情不错,也就放开了话题说:“少帅才思惊人,看着这玉门关好歹也留下点大作,以不让那位左大帅不专美于前,也在这丝绸之路上增添一则趣谈。”

这位少帅常有惊人之作,无论新诗旧诗都有神来之笔,他也很想亲眼见识一番。

张汉卿却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脑海里可没有关于玉门关的新人新作,让他也作一篇出来,可是要大费脑筋的,一不小心折了他“一代骚人”的美名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不过,在这种气氛下,似也有转圆的余地呢。他笑笑说:“大作是没有的,不过我倒记得一首好玩的典故。”

大家走着都无聊,也想听听这个典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可是明明是诗,为什么非要叫做词呢?”

文学上浸淫的人都知道,“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倒不是诗题,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许兰洲、宋九龄都是打仗出身,王以哲还好点,但是他们怎么能跟得上张汉卿的节奏?都瞪大了眼睛,看张汉卿卖弄。

“很简单,它们就是词啊。哈哈哈。”张汉卿得意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