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张府的座上客(2 / 2)

“汉卿,你的意下如何?”他问。

他认真陈述过奉系与国民党和皖系同时交恶的后果,相信对方更明白;他暗示过浙军的人数和装备,当然没敢刺激对方;他希望奉军在苏州停下脚步,和浙江商定一个和平条约来。

对此,张汉卿不予置评。他和卢小嘉素有交往,当初也与溥侗、袁克文一道被称为“民国四大美男”,但是那又怎样?虽然看起来卢小嘉在政治上有些过人之处,但比之溥侗、袁克文,他并没有强过多少,因为他还看不透这里的局势。

统一中国才是真和平,割据才是真正的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年奉系割据就算了,现在这种事容不得!

不过卢小嘉说对了一半,那就是现阶段确实不适合与皖系闹翻,因为相对于一介武夫的卢永祥,有影响、有兵力、有钱、有人的国民党系才是心腹大患,他们还用得着段祺瑞。

“三方反直是经过几位领袖亲自确认并缔结的同盟,只是你父亲根本没有很好地落实,放跑了齐燮元并让我们在南下时遭受到不少损失----本来只要他能前后夹击,战况不会这么持久,也不会发生英军炮击南京城之事件!所以说,在这个事情上,他有很大责任!”

这是把责任硬栽到卢永祥头上吗?其实无论浙军是否加入、直军败退是否更快,英国人想警告中国的心态只要不变,总能找到借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近代中国这种事还少吗?

而且齐燮元只挣扎了6天----要从奉系发布檄文开始。这种速度已经够快的了,按照正常的行军时间,人民军从过江到走到苏州,没有五天是做不到的,他还多支撑了一天呢!

这么短的时间,就是卢永祥要夹击,也要能跟上人民军的速度呢!

不过正如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张汉卿也会选择无视这种事实。奉系上下只有一个论调:浙军没有实现盟军的义务,还和敌人私下签署了和平协议,这就是违约!

该打!

“这件事父亲也是有苦衷的”,卢小嘉没办法避开这个事实,因为条约是发表在报纸上的,当时卢永祥还为自己的“保境安民”之举很自豪了一番,控制下的浙江报纸还为此狠狠地捧了他一番。

“少帅的军队还没有动,父亲的兵力不足以抵抗齐燮元,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以拖住直军。”他如此狡辩说,还不失时机地吹捧张汉卿一番:“如果浙军有少帅军队一半的战斗力,相信父亲是敢于和直军硬碰硬的。”

“是么?”张汉卿笑笑。照这么说,卢永祥还是个能够卧薪尝胆的高手咧!那不是比勾践还可怕?

“浙军既然连保境安民都做不到,那还武装那么多人干什么?我看随后进行的废督裁兵,浙江最多保留一个师足矣!”他说。

废督裁兵是一项长期的国策了,两年的努力,也只是让很多督军在名义上变成了“督理”,当然私下还有叫“督军”的。至于裁兵,还是两次大战的成果。

这次张汉卿酝酿的“废督”,是要把全国所有的“督军”、“督理”…都拿掉;“裁兵”,是统筹减少各地所有不听话的军阀私兵,是认真的,必要的。

卢永祥不是借口浙兵不能打仗吗?那正好裁掉啊!不能打仗的军队养着他干什么?吃饭么!

对张汉卿的强势,卢小嘉第一次感到压力。刺杀徐国梁,他是逞匹夫之勇、是小得意;张汉卿打压浙军,是政治、是阳谋、只在谈笑间。

“浙兵自保有余,当然不能和汉卿您的大军相媲美!家父说了,为了表达他的歉意,他愿意为人民军顺利进入上海作出努力!”不得已,卢小嘉抛出了诱饵。

同他父亲一样,他也不想放弃上海的地盘。对于那里,对卢永祥来说是政治经济需要,对他来说是面子问题。

曾经的纸醉金迷、上海滩跺一跺脚都会地震啊!因为父亲的关系,他是上海滩绝对的一哥,也在那里闯下了“民国四公子”之一的美名。

这才是真金白银的承诺。人民军前锋已达张家港,只所以没有进入上海市内,只是担心兵锋起、引起市面动乱。作为中国最大的租界、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对奉系稳定华东的局势很有象征意义。

上海乱不得。

卢永祥有这个能力保证上海平稳交接,因为护军使何其丰是他的部下,因为他的影响力。

“察其言,还要观其行。”张汉卿徐徐说:“我相信卢督理有个能力,所以我也想看一看卢督理的诚意。三方结盟,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卢小嘉大喜。张汉卿口中的卢永祥从“你父亲”到“卢督理”的转变,相当于张汉卿态度的转化,浙江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