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丹水西边高处,王元在这里远眺东边,对面的长城和壁垒,是秦军难以逾越的防线,只要敌军兵力足够,秦军决难突破。
在长平之战中,要是赵国不主动出战,秦军根本不可能胜利,顶多是双方平局。
好在秦国国力强于赵国,迫使赵军不得不主动出战。
回望六十六年前那场大战,当时赵国孤立无援,现在有齐国加入,敌人耗得起,该怎么击败对手呢?
王威就在旁边,他对兄长道:“大哥,要是赵军不出战,如之奈何?”
此时,王元正是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只要对方不出战,再优秀的统帅都无可奈何。
他淡淡道:“战争胜负,不仅在于军力、统帅,还在于国力、谋略。如若赵军不出战,我们无可奈何,敌军又耗得起,只能靠谋略了。”
王威无奈道:“那我们岂不是只能在这里等?”
王元点头道:“目前来说是这样,我再问问陛下有何办法。”
————————
咸阳,麒麟殿,朝会。
在长平地区,时隔六十余年,秦军再次跟敌军对峙,引起了部分大臣的担忧。
秦国和敌军在长平对峙,第二次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钟平道:“陛下,楚军袭扰巴郡,不知战事何时才能结束。赵军恐怕不会再主动出战,长平将会是长期对峙,若南边战事久拖不胜,国家要坚持不住了。”
子婴目光投向陈烈,问道:“陈卿家,府库现有粮食,可支撑多久?”
陈烈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超过三十万大军参战,再加上旧秦地和三川郡、颍川郡守军,目前大秦军队六十五万。现有存粮可坚持两年半至三年,若再加上往后两三年赋税,预计可坚持三年半至三年九个月。”
子婴道:“长平要对峙多久,这还不好说,南边的战事,最多是一年,我军便能取得大胜利。”
看到皇帝信心满满的样子,除了陈平外,其他臣子都不明白,皇帝为何这么有把握。
嬴子婴已把封王诏书写好,给予了相应的人,分别秘密潜入赵国、燕国、楚国,在适当的时机见陈馀、臧茶、英布。
至于彭越,等战事结束后再找他。
要是换作陈平刚投奔秦国时,那时候秦国刚打退联军后不久,元气恢复,外界还没有看到秦国实力,如果那时候就采用封王之策,肯定不会奏效,陈平所说的几个人,肯定不可能肯投奔秦国。
现在不同了,秦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等在南边打败楚军后,展现出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抗衡的实力,必定能吸引一些人归顺。
这次朝会有了一个新鲜面孔,那就是田集。
王元夺取了上党郡大部分地区后,田集的家人被解救出来,刚刚送到咸阳。
国事讨论完毕后,奉常曾奎奏请皇帝,表示年事已高,想告老还乡。
子婴批准了,决定由宗正潘延年调任奉常,由少府丞鄂千秋升任宗正。
最后,子婴指向田集,说明田集的身份。
众臣甚感意外,原来当初在新郑,是采用了丞相计策,由邹离去劝说田集投降。
子婴当众颁布诏书,封田集为平难将军,秩俸比二千石。
田集谢恩,表示愿意参战。
子婴派他前去长平,听从王元调遣。
————————
齐国,皇宫大殿,这里举行朝会。
朝会讨论的最大事情,自然是长平对峙和秦楚战事。
刘邦向萧何问道:“丞相,我们要在长平跟秦军长期对峙,以齐国府库情况,可支撑多久?”
萧何道:“启禀陛下,齐国加上赵国,长平若是二十万军队,支撑多久都没问题;若是四十万军队,可支撑最少五年,若是六十万,可支撑三年。”
齐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还兼有渔盐之利,原本可花钱向燕国和魏国购买粮草,自从成功挑拨项羽对刘邦和张良仇恨后,项羽严令魏国和燕国,绝对不可与齐、赵交好,否则兵戎相见。
刘邦道:“暴秦的粮食收成比齐国更高,但暴秦南北两边同时作战,粮草所需比我们大得多,无论楚军能否胜利,只要能拖住秦军,对我们非常有利。”
曹参道:“陛下,长平牢不可破,只要我们不出战,暴秦只能跟我们耗下去。”
郦商道:“若楚军能击败秦军,我们可南下出击,夺回韩地。”
萧何道:“可惜啊!项羽中了暴秦的奸计,要不然,我们或许还可以跟项羽好好谈,共同商讨灭秦之策,遇到战事可相互照应。”
现在,楚军虽然攻秦,跟齐国、赵国是各打各的。
这次朝会时间没有太久,散朝后,刘邦跟往常一样,来到后宫戚姬之地,陪伴戚姬和刘如意。
————————
巴郡,由龙且、彭越所率领的楚军一路西进,沿途只有少量秦军阻击,在经过“激烈抵抗”后不敌,佯装败退。
楚军“稳步推进”、“节节胜利”,离“最终胜利”越来越近,龙且、彭越心情大好,楚军的军心大振。
龙且还派人返回楚国,向皇帝禀报战事,说陛下可派后续兵马来巴郡了。
在巴郡北边和南边的楚军,继续进行袭扰战,让当地的秦军颇为头疼。
这天晚上,龙且和部将们一起吃肉,边畅谈。
龙且吃的是虎肉,是老虎的大腿肉,吃的津津有味。
他说道:“攻下江州,指日可待,灭暴秦有希望了。”
梅鋗吃着的是狼肉,说道:“等夺取巴蜀后,我们都是大功臣!”
周兰不像其他人那么乐观,他吃下一块豹子肉后,说道:“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具体何处不对劲。”
彭越道:“你就爱瞎想,我们必定会胜利。”
龙且不厌其烦道:“周将军,我知你素来谨慎。不过,这次你是担忧过头了。”
周兰觉得,或许真的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
巴郡,临江秦军大营,赵佗每天都密切关注着战况。
四月中旬这天,有属下前来报告。
“启禀将军,楚军离枳县只有两百里。”
枳县西边两百里便是江州,进入巴郡的楚军主力,已累计西进了三百里。
赵佗仍然保持冷静的头脑,他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楚军发动决定性攻击。
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最合适时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