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谈论周国(2 / 2)

我只是夫子 吴启冥 3245 字 7个月前

“你的事情我们也不多问,不管皇帝交给你什么差事,你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

说这话的人是赵芳秀。

夫妻俩还以为皇帝来找孟海是有重要的差事交给自己儿子去办,又不方便让外人知道,所以这才亲自前来。

也足以证明皇帝对于自家儿子的重视。

有夫妻俩自然是高兴的,也知道有些事情他们不能瞎打听,万一被皇帝知道,倒霉的不仅仅是他们夫妻俩,还有自己的儿子。

到时候说不定都要被拉出去砍头,戏台上就是这么演的。

“爹,娘,我出去溜达一圈!”

孟海看着眼神不断变化地父母,就知道这两人肯定想多了,他也没多做解释,于是大踏步地走出了瀚海学堂。

找到了大牛和张顶两人,两人骑着高头大马,他却也骑着小毛驴,晃晃悠悠地朝着西城狂奔而去。

孟海熟门熟户的钱去了医馆。

济民医馆里面仍然极为忙碌,杨竹沥和杨玥儿匆匆忙忙地给孟海打了个招呼之后,这父女俩又开始治疗起了医馆当中的十几个病人。

汤蓉在此期间,一直都在称药,配药,还时不时地制作几张药膏,连打招呼的时间也没有。

济民医馆有一种药膏叫做“青花膏”,据说这种药膏是以青莲花与天蕊花两种蕴含着药性的花,外加几种草药配制而成的,都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草药。

用这种草药制作而成的药膏贴在身上不仅可以活血化瘀,哪里扭伤了,哪里酸疼了,贴上去包治百病。

这种药膏在济民医馆卖得一直都极为火爆,据说是杨家的先祖传下来的手艺。

孟海看了一眼医馆当中忙活得热火朝天的三人,也没钱去打扰,他想了想,骑着小毛驴还是去了一趟海宣书铺。

但是他刚刚来到海宣书铺所在的这条海宣街时,瞬间被眼前拥挤不动的人群所惊呆了。

没错,海宣听书,海宣书铺所在的这条街已经改了名字,改成了海宣街,

孟海看着前方拥挤不动的人群,一打听才知道,前面这是在登记尺码,准备要做冬衣了。

孟海之前说过,要在冬天来临之前给为海宣司的所有人每一人发一件棉衣过冬,之前他也与陈大年说过这件事,可以着手统计尺码。

陈大年第二天就已经将做棉袄的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刚开始的时候为海宣司打工的人自然不信。

哪有那么好的东家?

还给发棉衣?

能在干完活之后把钱如数结账,如果能再给几文赏钱那就更好了,还给发棉袄?

太阳怎么会打西边出来?

要知道这个时代过冬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没钱买棉袄的,棉袄是由棉花做的。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棉花,但是用棉花做成的棉袄一件至少也得百十来文钱。

寻常的十寻常百姓人家一家也就只有一件棉袄,兄弟几个谁外出谁穿这件棉袄,如果遇到三五个兄弟同时外出,那就轮流着来,今天你穿,明天我穿。

而且他人则是多套几件布衣,也就是把夏天穿的衣服多穿几件,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样至少也能暖和一些。

还有人将开水放在水袋里,垫到衣服里面,这样也能缓和一些冬天所带来的寒冷。

再不济,有些典当铺还对外售卖破旧的棉袄,这些破旧的棉袄,大多数都是从有钱人家流传出来的,有钱人家觉得穿着不合适又不舍得直接扔掉,于是直接卖到了典当行,典当行在售卖给寻常的百姓,这样的一件衣服也就是一百交左右。

寻常百姓咬咬牙,还是能买上一件破棉袄的。

但是海宣司这边要给每一个人发一件新棉袄……这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要知道,此时此刻为海宣司做事的至少有数千人,而且海宣司我赠送的棉袄还是一套,又有棉衣又有棉裤还加个棉鞋,这一套下来没有五百文解决不了……

再加上海宣司到年末还要算工钱,这样算下来,这样下来,至少得要近千两白银才够。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自然是不信的。

但是从昨天开始,海宣司的人就开始召集各个工头开会商量,接着一直到现在开始统计人数,包括他们的身高体型。

为海宣司打工的人见到这一幕,有原本的不幸,现在变得将信将疑。

尤其海宣司程门立木那件事之后,在民间的口碑那是水涨船高。

于是,不少百姓抱着大不了就两个身材抱个尺寸,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的念头过来尝试,反正自己这边又吃不了亏,大不了就是被骗一场,又少不了一块肉。

接着一直到现在,由各个工头召集着手底下的人,一波又一波地前来登记。

海宣司也为这些人开办了第二道福利,这也是陈大年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那就是为海宣司打工的人花费二百五十文钱,可以再另买一件冬装。

这可比市面上的一套冬装少了一半的价钱。

陈大年做这个决定的起因,是有不少人舍不得自己穿棉袄,想把棉袄留给自己的孩子穿,所以几百个做工的人把自己的孩子抱了过来,恳求海宣司的人把这个机会让给自己的孩子们。

陈大年遇到这件事,立刻去找薛糖芯商量。

按照目前的订单计算价钱,论古今,那都是订单数量越多所得到的优惠也就越大。

于是每个订单少了二百五十文,海宣司所售卖的这第二套棉衣一文钱也没有亏,一文钱也没有赚,全当是给为海宣司打工的百姓的福利。

于是乎,为海宣司打工的百姓几乎每人都订了两套冬衣,第一套是免费的,第二套花费一半的钱,这么划算的买卖,不做白不做。

到了现在,这件事早已经轰动了京城乃至京城周围的各大郡县。

有不少人抽中这个时机,想要带着自己的人手前来海宣司讨个活计做,但是海宣司早就已经停止招工了,不论是民间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在这个节骨眼都插不上手。

除非来一个比太子身份还要大的人,否则再大的官,那也是白搭。

毕竟海宣司幕后的东家之一是太子,这是大多数官场当中的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皇帝也对外宣称这是太子的一项历练,尽管有太多的不合规,也有太多的人劝谏让皇帝不要这样做,但是皇帝全都压了下来。

这就造成了民间百姓无比尊崇海宣司,官场上又没人敢轻易得罪海宣司的局面。

尤其这中间,还涉及一个无品主是外加伯爵身份的孟海,而且这个人在这小半年里可谓是在京城搅风搅雨,一个宁王叛乱,再加一个天下赌场的案子,搅走了京城小半数的官场官员。

再加海宣司所做的一切皇帝隐隐地还有一种支持的意向,所以更加没有人在这个节骨眼去招惹海宣司。

闲话少叙。

孟海结果拥挤的人群跑到了海宣仓储前。

这是其中一个登记点。

这里由陈大年负责,他正指挥着十几个伙计给两三个工人,又是量身高,又是登记尺寸,还有一个人正在快速地下笔记录着对方的要求。

有的人喜欢衣服长一点,有的人喜欢衣服大一点,也有的人喜欢鞋子厚一点……

总之,各种各样的要求都有,这些全部都要登记。

陈大年这边所登记的是加工加点建造海宣商城,海宣周边,海宣定制三大店铺的匠人,毕竟这些钱是直接由海宣司出。

另一边是海宣公益。

这边的钱大多数都是由商户捐款,海宣公司捐款,还有朝廷资助的钱财为主,虽然这两者都属于海宣司,但是说走的账户却截然不同。

所以对这两者登记的信息,以及金钱的分配有各不相同。

对于海宣公益那边人的钱财是否够用这个问题孟海是一点也不担心,可别忘了在天下赌场那个案子的时候,他可是从天下多长那边送过来了不少金银财宝,当时在计算海宣公益近几个月开销大头的时候,已经将这笔钱给算上了。

再加上海宣司这段时间盈利收入也着实不菲,每收入的一百两银子当中都有十两左右的银子用于海宣公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的不说,海宣听书一天的收入都好几百两银子,除去各种花销,包括给予海宣公益的那十两银子公益捐款,海宣司还能再赚上几百两银子。

在这里还要再提上一嘴。

海宣司毕竟属于户部,裙长的店铺,每到月底都要交纳一部分小钱,算是一部分税收。

但是我个大秦最主要的税收还是在春夏两季,平时的岁数也就是小打小闹,只有春夏两季的时候才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大型税收征缴,

海宣司作为朝廷的一个部门,而且是皇帝亲自指派的一个部门,这大大小小的税收至少能免掉八成,也就是说,全年下来海宣司只需要交两成不到的税收。

赋税在这个时代是朝廷收入的大头,也是压死不少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海宣司作为每天能够收入上千两的大部门,每年只需要上交不到两成的赋税,这中间省下来的钱是一笔何其庞大的数字。

这也是让不少人眼红的原因。

但是眼红没办法。

尤其是海宣司所推出的一套以工代赈的措施,在民间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又遇到了现在这登记身高尺寸免费发棉袄的好事,民间的人对此那是无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