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候爷得了皇上的密令,一直在关注这次参加武举的年轻人。可惜,他看了好几天,表现好且二十岁以下的,一般都是世家贵勋出身,最次的也是武将家庭出身,像何博荣这样农耕家庭出身的,还真没见过几个。而且,现在看,身上还相当不错,这武力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就看下一轮的武艺考试了。
“能以十三岁幼龄在江南地区考上秀才,说明经义策论的底子不错,武艺应该没有问题了,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排进前十?”萧侯爷心里暗暗盘算,不管怎样,也要挑几个出来,让皇上选一选。
“回将军,小子师从沧州晋阳派门人,自顺德二十七年始正式习武。”博荣毕恭毕敬的回答。
“喔?”这一下,不仅是萧侯爷,就是旁边的其他考官,也都很吃惊了。
这次武举的副考官有四个,分别是御林军副指挥使、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副骁骑参领和步军副尉。他们大多都是武将家庭出身,都是从小就开始习武,基本都是三四岁就开始站马桩了,直到在军队暂露头角,开始起步也大多是十七八岁以后了。
而这个农家子弟,自顺德二十七年开始,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年的时间,就能练到这个程度了?
正所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他们看博荣在挡阿平的箭时,不仅是看他使的剑术,更看重的是博荣应变能力,毕竟在实战过程中,不是看你一招一式是否耍的漂亮,而是要看是否能有效抵挡住攻击。
没想到何博荣是在沧州学的武艺,萧侯爷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你是江南人士,怎么想到去沧州学武,与晋阳派有什么渊源吗?”还没等萧侯爷发问,兵部姚郎中就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毕竟,朝廷录武举人不想与江湖人士纠缠太多。
“回将军的话,这也算是小子的运气了。”博荣刚开始还有些拘谨,但现在已经完全放开了。
“小子家里在淮扬府城里有一座院子,专门租给考试的学子们,有一年,我爹帮了一个被人坑了盘缠的学子,这个哥哥知道我想要学武艺,为了表示感谢,就帮我给晋阳派林掌门写了个推荐信,我考上了秀才后,就瞒着家里,跑到沧州学武艺去了。”这套说辞,是之前赵继宏与博文博荣在家里商量好了的。
自从父亲离开京城以后,赵继宏接管了赵家家主的势力,开始接触到之前他不知道的内情,他的处事风格一下子就变非常谨慎了。他知道,他现在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了,他的一言一行,决定了赵家以后的荣辱兴衰。
何家兄弟与他交好,有好处,也会有坏处。他不想让别人将何家兄弟划成赵家势力范围,限制了何家兄弟的发展,但何家兄弟与他认识,也是无法避人的事情。
于是,继宏就与博文兄弟俩商量,统一了口径,就说是何名礼帮了赵继宏,而赵继宏对何家兄弟的帮忙,仅仅是为了还当年的恩情。其实,这也的确是事实。
而青松之所以这次不来陪博荣考试,也是出于这一点考虑,毕竟,青松在继宏身边多年,认识他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