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高丽瓷(2 / 2)

不过朝鲜青花比明青花淡雅许多,早期数量稀少,风格模仿明永乐、宣德的青花。

到了十五世纪后半,朝鲜开始舍弃繁复的纹路,改为主题突出、留白面积较大、写意性质较强的纹饰,形成独特的风格。

十六世纪前半,图样化、仿中国的青花瓷纹饰已不多见,画面结构更显疏朗,留白面积更大,朝鲜时代中后期流行的菊花纹和草花纹也开始出现。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种以留白、图样简素的纹样为特色,有植物、山水、云龙、花鸟等青花纹的瓷器,开始受到岛国的青睐。

岛国将这类纹样称作“秋草手”,能够被称作“秋草手”的朝鲜青花瓷器,和图案多出于磁窑匠人之手的中国瓷器不同,上面的绘画多出于朝鲜宫廷画家之手,构图疏朗、笔力遒劲,其艺术水平甚至比同时期的中国青花绘画水平还要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岛国开始有了收藏朝鲜瓷器的习惯。

不过好景不长,十七世纪之后,因为钴料变得难以获得,朝鲜只好采用含铁的原料,代替钴料在白瓷上作画,烧出的画面是棕黑色的,称作“铁画白瓷”。

还有一种更加高级,这样的器物称为“朱点沙器”或“鲜红沙器”,其实就是以辰砂为画料的“辰砂白瓷”。

在这之上,还有很少一部分以青花、铁画、辰砂合绘,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称作“釉里三色”,到达了高丽瓷的巅峰。

整个高丽瓷的历史,就这么几句便可以说完,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其绘画水平。

但是实话实说,画工的确相当精湛,充满了“文人画”的风格,格调很高。

要是国内瓷器也有这么高超的画工,那或许就不会形成国内“玩软片儿的看不起玩硬片儿的”这种文玩界的歧视链。

国内也有不少的高丽瓷器,但是多数为青瓷,而“秋草手”极为罕见,而鉴定高丽瓷本来也不是周至的工作,不过抱着看一次少一次的原则,当马爷在核查他鉴定成果的时候,周至也继续拿着自己喜爱的几件“秋草手”细细研究。

毕竟这样长眼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其实这次鉴定,还有一个重要的长经验的机会,那就是对于国际拍卖行的资料文件和手续的熟悉。

收藏室里,每一件藏品都拥有独立的包装,这些包装的年岁有的都已经很长很长了,本身也属于文物之一。

包装有的是锦缎的包袱,有的是木匣,上面都有墨迹,描述着这件器物的来历,经手人,收入时候的价值等等。

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从国际拍卖会上拍回来的,除了原装的包装,还有报关出关的文件,海关火漆火印,甚至还有最早拍卖行寄给安宅的宣传画册等等一整套的配套资料。

有了这些东西,周至就明白了许许多多关于国际拍卖会的细节,明白了自己将委托交给林婉秋后,瀚海拍卖行如何从海外购入文物的更多细节,也算是补上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最后一块短板。

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比如国际拍卖行会给参拍者一个“信用评分”,这个评分的规则还非常的复杂,经济实力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已经拥有过的藏品,历次参拍的表现,在收藏界或者学术上的地位等,这些都要纳入到信用评分当中。

这个信用评分有涉及到参拍者的很多权利,会直接和缴纳的保证金数额相挂钩,像安宅英一这样的,甚至能够免保参拍。

这就是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