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高涨的法军,则在北圻连战连胜,并于第二年3月逼近大清国境边上的凉山。
自接受越南求援以来,大清也终于被迫走到了台前。
既然从法理上,越南已与大清无关。是继续与法国正面冲突,直到分出高下。还是就此撤军,承认现状。何去何从,终到了该决断的时刻。
然而此时,在大清诸多朝臣们的心中,想得更多的,却不是该如何解决,这场即将引发大战的危机。
清廷在光绪八年决定援助越南后,除了派军出境外,并未有更多的后续安排。
本来既已决定出兵,就应该考虑到后手布置。以免局势恶化时,手足无措。至少也要先确定下来,若真与法国开战,调何处兵,选谁为将。
清廷倒不是没有想过这些,只是在选择时遇到些难处。
首先,如真有战事,朝廷能依仗的,只有大清的几位实力派封疆大员。除非有谁真的不开眼,还以为八旗和绿营能顶上前排。
其次,若细数一下,都有哪些个实力派,能担当此任。无非就是这么三家,淮、楚和商团。
除此之外,湘系的曾国荃和刘坤一等人,手头上的实力,同前面三家比起来,已然差得太多了。
再说这三家的情况。他们的领军人物,在这一年都有些麻烦。
陈济方是身体不大好。自去年因大哥去世,他于悲痛之中重病了一场。自今虽渐有起色,但离完全康复尚有时日。
商团系统又与别家不大一样,其绝大多数将领都不在朝中任职。清廷若想调度,只得通过陈济方——这也是陈家兄弟多年来的刻意为之,造成的结果。
而楚军的领袖左宗棠,这两年可是风光无限。连续征战多年的他,在先后平定了甘陕和西域之乱后,于光绪七年载誉返京。
朝廷对左公这位大功臣,也是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并留其在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
但左宗棠性格刚直。入职军机后,又常喜大放言辞,惹得同僚侧目排挤。
而他自己也对在中枢任职很不习惯,几个月下来,已然身心不适。
为求两安,朝廷只得将其外放,让他复任陕甘总督。
越南事起之后,左宗棠系属主战一派。他也多次上疏,自请赴边督军,却被朝廷婉拒。
其实清廷这么做,也是对左公的体谅。
一来,他年事已高,多年征战,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合再度披挂。
二来,即便起用左宗棠领军,可他麾下却已无军可用。只能重新编练,或是用他人之兵,多有不便。
这是因为,左宗棠不善于用人培养势力。曾经强盛一时的楚军,二十年来随着将领日渐稀疏,已经渐失气候。
如今的楚军,真正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号和左宗棠本人而已。
即使其早已五花八门的构成,也在西域之战后,除了留驻西北的兵力外,余下多已遣散。
所以朝廷真正指望着,能在越南前线作战的,其实只有分布广泛,将领和军力都为数众多的淮军。
可是眼下,淮军这边的核心人物李鸿章,却丁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