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舰艏锋利的撞角,此时却成为了友舰的噩梦。“泰远”号的侧舷被撕开了一个大洞,损坏之严重,尤甚于“宁远”号。
这两舰在经过紧急抢救之后,才勉强保住,但至少在数月之内皆无法出海,且必须要入坞大修才堪再用,而威海又无此条件,着实难办。
如此一来,原本被北洋海军寄予厚望的生力军,尚未出师便折损一半,而此事件更是惊起波澜一片。
事发之后,李鸿章和丁汝昌商议,拟对受损两舰的管带方伯谦和林颖启,予以袒护。这自然也是为了防止政敌抓住把柄,趁机攻讦。
然而素来瞧不上此二人行径的刘步蟾,却不依不饶,斥责其损坏如此昂贵的国家重器,愧对朝廷黎庶。
他还直接上书李鸿章,请加以严办,以正军纪。
在此情形下,李鸿章也担心处置不慎,反有连带。于是主动请旨,将当事人革职下狱,待战后依律从严治罪。
就在北洋为后方诸事困扰,忙于应对之时,战场上的形势也已日趋紧张。
北洋于朝鲜北部虽屯有重兵,然主将不思进取,只顾抱团龟守,不知出击进占。
致使分兵而来的日军,在北进途中未受阻拦,进展顺利。在其相继完成会合后,至9月已渐成对平壤的合围之势。
直至此时,叶志超等审视局势,才发现清军大队皆聚于平壤,而侧后兵力薄弱,一旦被包抄,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屡次恳请李鸿章,速增添重兵加强己军后路。另有大同江口一带亦需调兵严防,以阻日本海军溯江而上,夹攻平壤。
李鸿章无奈,只得再将可用的淮军精锐,调派前往。其中由海路运送的部队,则令北洋海军予以护送。
有此前因后果,终于引发了在9月中旬,清日之间陆海两处战场上的大对决。
其中率先开始的,是陆上在平壤发生的大战。
就在清军还在不断调兵之际,已经完成合围的日军,终于发动了全面的攻势,双方主力在平壤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此战,两边的兵力大体相当,清军也一度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然而清军在主将叶志超的主张下,未败先退,又遭日军伏击,诸军各自为战,终成溃败,损失惨重。
此后清军又一路北奔,至9月下旬时竟然已经全部逃入本国境内,完全退出了朝鲜。
日军经此一战,便控制了整个朝鲜,再加之海上决战也获得了胜利,似乎从此已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日本上下,没想到胜利来得如此轻易,士气大振,也彻底的抛弃了对大清仅存的忌惮。
于是日本军方蠢蠢欲动,意欲进一步向前推进,试图将战火烧到大清的国土。
就在这时,日本战时大本营却收到了,来自日本驻两江总领事的急电。
电报中称,两江外务司刚刚召见了他,并且要求,日军的行动应严遵双方此前的议定,禁止向大清本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