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两江方面自然不会示弱,又连续调来了四艘巡洋舰,继续保持着力量上的优势。
防卫军陆军也从陆上向胶州加派了兵力,使得德军再想登陆攻占那里,已是难上加难。
同时海军还宣布,另以“鹿鸣”号、“晨风”号、“鹰扬”号和“如云”号四艘主力战舰为核心,以战时状态组成舰队,随时待命,准备迎击任何来犯。
于是江德双方,在胶州湾外口小青岛附近的海面上,剑拔弩张着,形成了长达月余的紧张对峙。
其实德国欲占据胶州之心,是由来已久的。在德皇威廉二世极力提倡“世界政策”后,更是将此事提上了要快速办理的日程。
好大喜功的威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极欲求得“阳光下的地盘”。
当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上获得了几块殖民地后,富庶的东亚更吸引了他的注意。
而且若能在远东获得一块殖民地,也是很符合威廉二世一直在鼓吹的向东方扩张的论调,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
可是,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新崛起的德国总都是一个“后来者”。
在东亚,即使在威廉二世的支持下,德国海军组建了一支以巡洋舰为主要力量的分舰队,但却没有基地而只能依靠别人的港口来进行保障。
因此,在远东夺取一个理想的港口作支点,就成为了在德皇直接督促下的,德国政府和军方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标则瞄准了大清。
在具体地点的选择上,原本德国还是在几个选项中举棋不定的,包括舟山群岛、厦门、澎湖列岛和胶州湾等,甚至朝鲜南部港口也在备选之列。
不过数位在德国很有影响力的人的强烈建议,最终还是让他们锁定了胶州湾。而这些人都曾经,甚至多次来华考察过,很具有发言权。
其中就包括德国着名地质地貌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和现任德国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等人。
既然目标已定,德国就开始了这个方向上的不断尝试和努力。
为此,他们连续多次同清廷交涉,提出希望能够“和平的”获得胶州湾,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武力抢夺就成为了唯一的途径。
而且随着两江开始向全国迈进,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其有强烈的取代大清的趋势,因此能留给德国人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机会很快就来了,11月初,山东省曹州府巨野县发生教案,德国传教士被杀。
德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以此为借口采取强硬措施,以图获夺占胶州。
威廉二世也直接向东亚舰队发出了行动的训令,还通过外交渠道同沙俄进行协调。
只不过,德国人没有想到两江的反应也是如此强硬,竟然摆出了不惜一战的姿态,进行坚决的抵制。
这样一来,原本志在必得的德国人,竟一时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