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提议加急打造战船
李善长有些迟疑,没有上位的令旨,这合适吗?
先集中力量收拾陈友谅,是上位的既定策略,这么做倒也不算有违上命。
经过一番挣扎,李善长终于同意调集物资,大规模建造战船。
李善长研判形势或许不如刘先生,但绝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检验应天抗压能力的时刻到了。
自打国公爷起兵以来,这是风险最大的一次压力测试。
刘先生的精神进入亢奋状态。
就像奋笔疾书,争分夺秒答题的高考学生,他要充分施展平生所学,应对即将到来的考验。
国公爷抵达安丰后,三战三捷,不仅击败了吕珍,还击退了前来支援吕珍的左君弼。
在朱元璋到达之前,刘福通已护着小明王退到南部山中。
令徐达、常遇春领兵攻打左君弼的老窝庐州,并派人进山搜救小明王,国公爷自己返回应天。
刘先生所料不错,听说朱元璋去救援安丰,陈友谅果然蠢蠢欲动。
陈友谅一向争强好胜,自视甚高,怎能甘心接连战败?
他发誓要让朱元璋尝尝自己的厉害。
这一次,他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倾巢而出,成败在此一举。
他孤注一掷,拼了!
成则荣华富贵,败则粉身碎骨。
据说陈友谅打造的巨型舰船高达数丈,分为三层,各层均设马棚,铁皮包裹橹身。
不仅在舰船上花费巨大,陈友谅还在各地大规模征集壮丁,以补充兵员。
他要不惜一切代价,灭了朱元璋。
时间太短,准备仓促,新兵未经训练,就被驱赶着走上征程。
陈友谅管不了那么多,他要赢,必须赢。
事后的结果证明,愿望与现实相差甚远。
如果,他再多一些耐心就好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挟持着百官,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大战开始。
第一站,洪都。
陈友谅吸取上次的教训,没有直奔应天。
自信心充足是好事儿,但过犹不及。
陈友谅空国而出,以为必胜无疑,根本没考虑后路,也没派重兵扼守长江和鄱阳湖的关键位置。
他以为能速战速决,如风卷残云般攻下一个有一个城池,直逼应天。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竟然被洪都的数千守军拖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朱元璋北上安丰往返近两月,虽说露出了破绽,可是他对陈友谅却早有防备。
第一,把洪都的西南城墙向后挪至离赣江30余里之处,防止陈友谅故技重施,趁水势上涨从船上攀附城墙。
第二,令文正新筑城墙,加强守卫。
第三,派兵攻取江西未定之地。
第四,在城中备下充足的粮草。
一言以蔽之,想尽办法,加强防务,死死拖住陈友谅进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