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源县公(2 / 2)

原来,董延光此封奏疏名义上是请罪,实则通篇都在说王忠嗣阻挠军计,延缓出兵,导致徒劳无功,将过错全甩到了王忠嗣身上。

由于之前王忠嗣就反对攻打石堡城,又口称一旦用兵必将折损数万军士,加之如今战事失利的结局果如他所料,这一切都导致李隆基又悔又恨、又惭又怒,产生了昔日“袁绍杀田丰”的那种心理。

所以,皇帝十分自然地“忽视”了这封奏疏上明显的漏洞,并没有将董、王二人召回京都详细询问,而是直接听信了奏疏上的话,左手用力地一拍御案,大怒道:

“岂有此理,王忠嗣竟敢阳奉阴违,不遵旨意,害死多少边军将士,朕恨不得杀之以谢天下!”

殿上,六部百官最前方,右相李林甫闭目养神,不发一语,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毫无干系。

然而用不着李林甫亲自开口,他的党羽们就纷纷出列陈述王忠嗣的各种罪过,其中,以近日才入京述职的济阳别驾魏林的话最为令人战栗。

“陛下,臣任朔州刺史时,曾听闻王忠嗣自言曰:‘我幼养宫中,与忠王相爱狎’,彼欲拥兵以尊奉太子久矣。”

这一番话出口,偌大的大殿内顿时噤若寒蝉,凝固无声。

任何皇帝,都把与太子结党视为绝对的逆鳞,魏林这是直接把王忠嗣往死路上逼啊!

而百官们都心知肚明,魏林背后,真正操纵这一切的,是右相李林甫。

龙椅之上,原本暴怒的李隆基呼吸却缓了下来,眼神冰冷,嘴角甚至流露出一丝笑意。

高力士距离皇帝最近,能够感受到这位帝王平静的外表下蕴含着的滔天杀机,不由得对王忠嗣心生担忧。

良久,皇帝缓缓开口:

“征王忠嗣入朝,交付御史台、中书省与门下省三司共同审问。”

三司官员连忙领命接旨。

一旁,李林甫终于睁开了眼睛,目光中满是诡计得逞的得意,心中满意不已。

此前,天宝三载时,王忠嗣就因灭突厥蛮族之大功,得封清源县公。

后来,因其屡番破敌制胜,开疆拓土,王忠嗣由此担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

去岁,王忠嗣更是以一人之身,独揽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事,佩带四种将印,控制数万里边境,劲兵重镇,尽归其掌握。

这等权势荣耀,自大乾开国以来,前无古人。

但王嗣忠声名官位的一路攀升,令身为右相的李林甫深感不安。

李林甫嫉贤妒能,最忌惮旁人威胁到他的相位,因此精心与其党羽长达一年之久的设计谋划,终于构陷成功。

只要王忠嗣回京,必败无疑。

除非他敢抗旨不遵,原地起兵反叛,但李林甫深知王忠嗣乃忠义之士,绝不会这样做,况且,有崇玄署在长安,谁能打得进来?

李林甫这边志得意满之际,皇帝也正烦躁地准备宣布退朝回宫享乐,

却听得一个年青的声音传来:

“陛下,董延光将军这封奏疏有问题,臣请为陛下一一解之。”

皇帝和李林甫同时皱眉抬眼望去,只见大殿之上,一个身着六品四旒纁裳青衣官服,头戴一梁进贤冠的青年男子昂首挺立,表情平和地抬头直视着皇帝李隆基。

正是苏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