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皇帝要将此次出征所携带的所有军备器械送往幽州交付安禄山后,李林甫大惊。
但他并没有当面抗旨不遵,而是恭敬地送内侍使者进后账歇息,同时对几个亲信耳语了几句,吩咐他们前去调取军械。
少顷,李林甫留下一支两千人的偏师押运甲胄军械赶赴幽州,他自己则指挥着大军向长安退去。
实际上,李林甫耍了个心眼儿,他并没有把军中全部的军械给安禄山送过去,而是只给了两成不到,大部分都被他在回去的路上暗中留置于河东道边军处。
后来,当安禄山向皇帝哭诉告状,言说有人贪墨军械物资,李隆基责问时,李林甫圆滑地答道:
“老臣东出长安,途经河东道雁门关及朔方边军时,见本应为大乾精锐的当地驻军竟衣衫不整,甲胄不全,武器破损,宛如乞儿军队一般。”
“想必定是先前王忠嗣讨伐突厥时,损兵折将,军械甲胄也折耗殆尽,王忠嗣却不上报,只顾他自己的功劳而不顾河东将士的安危,以致如此。”
“臣思量,幽州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边境,可河东乃京畿道之屏障,若河东失陷,则长安危矣,老臣为陛下安危计,故而在出征时将所携的军械甲胄等器物调给河东将士,求陛下恕罪。”
这一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既表达了绝对的忠君之心,又巧妙地更改了留下军械的时间,还顺势打压了一手已经落败的政敌王忠嗣,一石三鸟。
而李隆基听过他的辩白后,也是随机转怒为喜,丝毫不提安禄山的告状,转而夸赞起李林甫的聪慧灵敏。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至少在当下,安禄山可以说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回京的路上,李林甫百般琢磨,安禄山究竟是如何打败蛮兵的呢?
……
河北,妫州。
安禄山手持大刀,披甲戴胄地站在燕山之上,过于肥硕的躯体撑得他身上的甲胄都有些变形。
眼看着契丹蛮族都四散奔逃到了燕山以北,安禄山臃肿的大脸上浮现出喜色,笑着对眼前的一位白衣男子抱拳道谢:
“万分感谢楚掌门,若无楚掌门仗义出手相助,幽州甚至河南都难以幸免,此等大恩,轧荦山绝不敢忘,他日定将倾尽所有报答于掌门。”
楚掌门一袭白衣,身形提拔,面色看起来三四十岁,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并非如此年轻,而是驻颜有术。
甩了甩手,楚掌门呵呵笑道:
“安节度与我太行山有师徒之谊,老夫身为太行山掌门,焉能袖手旁观乎?再者太行山位于河东、河北交界之处,蛮族南下进犯,太行山弟子出力讨灭是理所应当之事,安节度无需介怀。”
此刻,站在高峰处向下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天下十二大宗之一——太行山的内门弟子们,正在追逐着惊慌逃窜的契丹蛮族。
这些逃窜的蛮兵们本就经历过一场大战,气力消耗殆尽,完全不是太行山弟子们的对手,很快就被太行山弟子赶上,当场毙命。
此次幽州之围,正是天下大宗太行山的助力下,尤其是这位七境先天境的武道宗师楚掌门的亲自出手,安禄山才得以击溃契丹十数万蛮族大军。
眼看着山下战局已定,安禄山肥胖的身体向楚掌门所在的位置挪了挪,一脸憨笑道:
“楚掌门,某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