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等人闻言皆面上一肃,当即领着此番文会聚集而来的诸多儒士们前往六部官署衙门里操劳起来。
许多慕名而来的儒生们这才明白自己上了贼船,但想起此事也算是利国利民之事,符合儒道圣道要义,也就没有推辞,心甘情愿地跟在杜甫王维等人身后去了衙门过起了牛马生活。
待一众碍事儿的人都离开后,苏鹤望向李令月和上官婉儿,看着两位女郎虽依然风华绝代、却因连日来为料理旱灾之事殚精竭虑而略显疲惫的玉颜,轻声道:
“婉儿,令月,洛阳一行半载未归,真是……”
苏鹤想了想,没好意思将心里的话直接说出口,于是当场剽窃了一首李义山的诗句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听得这一首妙诗佳句,上官婉儿眼前一亮,随即取笑他道:
“好个苏鹤,去洛阳消失了半年,竟学会文人那一套抄窃诗句了。”
“文人剽窃诗句,那可是品性不端的开始,不可视同儿戏,否则将来难免陷入效仿当年宋之问因诗杀亲之旧例的地步。”
上官婉儿所提到的宋之问,是高宗上元二年时的进士,如杜审言一样,是武皇在位时期,上官婉儿重开修文馆后的第一批直学士。
其人才华横溢、素有诗名,但却品性卑劣,阿谀谄媚,传闻他还曾经向武则天毛遂自荐想要充当男宠,却被武皇以“牙齿有疾”的理由婉拒,从此几十年间每日刷数十次牙,上朝时还口含鸡舌香,也不知是真是假。
后来宋之问先后谄事张易之兄弟、太平公主李令月、安乐公主李裹儿等各种权贵,接连遭遇贬谪,先天政变后,被玄宗皇帝赐死于桂州。
至于所谓的因诗杀亲之事,起因乃是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
其中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文辞极佳,宋之问特爱此联,知他还未传示于人,便向其索要。
结果刘希夷答应了,最终却并未将诗文送给他,宋之问怒其诓己,便使家奴以土袋压杀了自己的外甥。
也正因此事,宋之问虽文辞华丽,笔下千言,却在天下儒生眼中不过一只过街老鼠,就连长安街头的百姓之间提及宋之问时,都是一脸厌弃。
修文馆的主人上官婉儿自然也清楚此人的品性,因此拿此言来告诫苏鹤,勿要剽窃他人诗句,看似是一幢小事,实则名利之心一起,心境堕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苏鹤当即神情严肃地应下,表示今后绝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并夸口声称今后要致力于学文,做武、道、儒、佛四派兼修的大修士,顺带以本人之力写一首诗送予上官婉儿,逗得婉儿掩嘴轻笑不已。
李令月则还是秉持了在若耶溪幻境里那数十年的习惯,抬手就要打,上官婉儿连忙将她拦了下来,看着苏鹤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美眸中带有心疼之意,柔声道:
“好了好了,你这次明明是去查封洛阳佛寺,怎么会在凤凰山上失踪了呢?”
苏鹤就把自己和余道长在凤凰上界阵处、邙山鬼城里,以及阴曹地府内的一系列遭遇完完整整地给二女讲述了一番,听得李令月美眸神采奕奕、婉儿黛眉微蹙。
在听到最后那密宗和尚追穷鬼而去的时候,上官婉儿敏锐地问到了其中的关键。
“阿郎,这一僧一鬼口中的‘剪彩物’,究竟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