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他们南北并进,毕竟在信阳地区,还有张岚清一个师的兵力抵挡。
第一战区可在铁路线西部集结,伺机破坏日寇的南北并进。
意思是不用太坚守黄河岸防,适当的撤退,沿铁路线展开部署,阻击敌人进犯。
说白了就是不要血战到底,以空间换时间,缓解日寇进击的速度。
国际战场一天一个样,没准过两天,小鬼子就要撑不住了。
这个时节,保存实力最重要。
在防守的基础上,做适当的阻击。
这话不能说出来,被动防守要看局势。如果你西皮先生都这么说了,下边执行任务的汤副司令会怎么想?
打还是不打,血战还是保存实力?
为了顺应西皮先生的意思,第一战区重新部署兵力,将主力分布于京汉铁路侧翼,假定日寇会沿着铁路进攻,给他们侧翼骚扰的机会。
三月中下旬,日军开始准备渡河事宜。
率先攻占了黄河南岸的桥头堡,第一战区15军暂编27师在这里布防,抵抗不住敌寇的攻势,坚守一夜后,在凌晨5点左右撤离。
日军以此作为主要的渡河地点,将大批兵力涌入郑城附近。
浩浩荡荡的兵力源源不断的开过来,汽车、摩托车、马匹、卡车连成一片,还夹杂着战车坦克。
可谓是摆足了架势,要跟第一战区拼命。
占据平汉铁路线是其中一个作战计划,歼灭掉第一战区主力,也算鬼子的作战目标。
因此,第一战区的部署从一开始就错了。
错误的假想,鬼子只是打通铁路线,将主力屯集在郑城西南部的山区。
日寇师团级主力进攻郑城,负责坚守的15军有三个师,除了暂编27师在河防阵地坚守了一下,负责守城的两个师不战而退。
未做任何抵抗,将城池丢给了日寇。
第一战区内突出一个内部混乱,各集团军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肯给领导拼命。
看似有二三十万军队,实则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很多暂编师为了保存实力,师长带头撤退。
几乎是三两天的时间,鬼子110师团、62师团、战车师团涌入郑城,渡过黄河。
日12军作为进攻的主力,顺利渡过黄河后分兵进攻。
其中战车第三师团与独立第九旅团向西进攻古都花城,62师团占领郑城全部,并顺势沿铁路线向南推进。
110师团则向西南进击,围剿第一战区汤副司令的主力。
分兵三路,分别是向南、向西、向西南而行。
若是时刻关注局势,会发现日寇仅仅派遣了62师团的部分兵力去占领铁路线,其分兵的意图,明显是对着西南方位的第一战区主力进行包围。
巨大的包围圈已经铺展开,该顺势重新布防,亦或者向山区继续撤退,摆脱被包围的命运。
但是呢,
汤副司令根本没有被包围的觉悟,日军进击的速度一场迅猛。
机动化能力远超国军,沿途遭遇到的抵抗也很微弱。
接连打下多个县城,占据了郑城周边各县。
如此顺利的进军,让鬼子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有陷阱啊,诱敌深入,再集合张岚清、第一战区主力东西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