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虽然没有对大乾大肆收割一番,但大乾的命脉同样已经掌握在了未央的手中。别的不说,就是那五十万两银子,大乾至少二十年还不上。
二十年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向东来不止一次前往未央城,想要再从未央购买一批马匹,但都被未央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未央不是不想赚这个钱,而是一个必要的提防。
大夏看起来在战场上进展不大,可乱战多年,他们从来没有吃过多大的亏。小胜小败,胜多败少。一次从未央购买了五千战马,保守估计总共的骑兵数量已经超过一万。
一万骑兵可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未央不得不防。
魏国一分为三,除了大乾是真的弱,其他两国军力都不简单。否则,又怎会在同时与两国交战的情况之下,还游刃有余。
李倾城亲自去侦测过魏齐夏三国的军力情况,对中原各国的情况有一个大致分析。
按军事实力来看,魏国仍是最强,夏楚应该差不多,齐国次之,大乾除开洛阳城的守军,是真的弱。
若要论骑兵,那未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步兵方面,未央还差点意思。
一是未央的人口要少于这些国家,二是未央一直以来都是在草原作战,攻城极少,步兵得到的锻炼也不多。
未央不似中原大国,动不动就可以聚集起来十万二十万的兵力,消耗掉了很快又能补充。
未央的人口和兵力来源主要是三阳之地以及关中,四百余万人能召募出来多少兵力大家都心中有数。
代郡和燕国旧地虽然也有四五百万的人口,除了代郡相对归心一些,燕国旧地不过刚归,百姓的归属感并没有那么强。这些招募来的士兵的士气和战力必定要弱上一些。
至于楼然、突夷和东夷这些地方,被未央消灭了大量有生力量,能招募来的也不过几万,也是以骑兵为主。
和中原国家对战,全部骑兵显然是不行的。中原国家可不会以骑兵对骑兵,更讲究策略和城池的攻守。
他们不会傻到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所以未央才不得不放缓自己前进的步伐。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了,太平了一年,未央对燕国旧地的控制和归化也完成得很顺利。
未央的低税率对普通百姓是最大的利好,家中有人参军还能再减免一分,这如何能不让人心动。
原燕国大小贵族世家也认清了现实,燕国真的亡了,无人再念及燕国的好。
那些试图和未央讲道理的人,坟头草最少也有三寸高了。
未央全境一片太平,再无异声发出。
广辽城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也有了个初步的雏形,东夷旧地的百姓也渐渐开始习惯自己未央子民的身份。仅有少数和原东夷王两个王子有联系的人,在边角之地与官军游斗,试图卷土重来。
在所有人看来,那几十几百的人,和山间土匪无异。
与以前血雨腥风的日子相比,归顺未央享受太平才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未央加大对骚扰百姓安宁的东夷顽固分子的打击,最后一支乱军也逃向了绿水江南岸。东夷旧地,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