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希望(2 / 2)

至于麻烦其他人洗,这点很蛋碎,一来别人认为没必要,二来懒货极其讨厌除吴庸外的人给它刷身体,像会痒一样,非常不配合,就吴庸给它洗刷、它才一脸享受,否则它宁肯几个月不洗······

至于为什么要去武城,因为吴庸原先的安排武城囤积着大部分清河郡的粮草,清河一带主要是商业,行政,大批的粮草运转都从武城开始或中转。

李大目有点坐立难安,简称慌得不行。

他那天回清河处理一些重要的政务,运中碰到了波才的军队,然后他知道那位叫他去见面,然后他被波才恐吓了一波。

他自认为政务等等处理得很好了,超乎他想象的好,他都想骄傲。

好吧!许多他都瞎处理的,大部分就让它保持着,所以他有点慌。

对那位的感情吧李大目心底其实有点虚的,他总觉得那位看他们在看猴子,看他们的眼神和看懒货没区别。

而且往事不堪回首,被整得有点惨,差点光屁股。

所以李大目甩掉大部队,快马加鞭独自赶到武城,结果那位还没到,探报还要半天。

这有好有不好······

好是自己可以准备一下,不好是等待相当煎熬···

看见远远出迎的武城一众文武,吴庸看到一双超凡脱俗的

大眼。

“李大目!你怎么在这儿?!”

李大目眨了眨可以和懒货比拼的双眼,笑道:“今天才到。听说你要来,特意出城迎接一下。”

吴庸笑道:“客气个啥,我们不熟!好久不见。”

【心好累!】李大目忧伤,最烦的就是这种讲话方式,上一句被下句堵死。

你一般回的下一句就是了:“这不才一个多月没见嘛,哪来的好久不见!”

吴庸拍了拍李大目道:“可我感觉像过了好些年那么久,这不应了一句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哇···”

刚说完吴庸看了眼李大目,干呕起来。

李大目【······】【心好累!】

绕过这个心累的话题,领着吴庸打了一圈招呼,两人并列这骑马(牛)向城里走去。

李大目问道:“怎么没去清河休整两日,直接绕过清河来这儿了。”

吴庸一顿,干笑道:“这不是不放心这边嘛,咱要以大事为重,什么休不休整无关紧要!”

剑一幽幽插话:“不是先生怕堆积的公务太多,直接不敢进城?”

吴庸,李大目皆虎躯一震,当时吴庸没管住嘴,这事让剑一他们知道了,自从先生的“高大”形象崩溃数次后,这些人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李大目干笑道:“这位是?”

吴庸平淡道:“天公将军派我身边监视的探子。”

剑一【······】,李大目【······】,众人【······】

天成功聊死!这种事知道了能这么说出来啊!

一路无话!吴庸说完自觉也有点尴尬,可这是本能反应啊······

其实真不怪剑一,盾一没规矩,而是虽然这位先生做的事很让人尊敬,可呆在这位身边长一点时间,你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累感,实在是尊敬不起来······

所以某些时候,你莫名其妙想怼他······

什么接风洗尘宴,清河基本没这个,一般叫会餐一顿,就是平常怎么吃再加个荤菜,简朴的让百姓直竖拇指。

不过大家却吃得很欢乐,上百人一起载歌载舞的一起吃饭,粗食也能吃出欢乐,这是清河特产,有时能看到数万人一起吃饭,而馆陶,估计这次有一波二十万人次的会餐。

底下的人吃着乐着,吴庸他们高层露个脸后却又忙碌起来,有许多许多的事没办,吴庸看着一份份的报告,头皮发麻,才一个月,一个月发生了这么多事儿啊!

整个一烂摊子了。还好没进清河城,进了没五六天出不来,看了眼一脸得意的李大目,估计是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吧?

怜悯而又绝望地看了他一眼,吴庸什么也没说。

李大目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什么意思,好歹说句话啊,骂也行啊!可从目光中他读到了怜悯!这什么鬼,就好像在说【娃儿啊!你都这样了,做什么都原谅你了!】

······

这才更伤人有没有,李大目整个人都白了,其他官员一旁看得嘴唇发白【原来先生打骂我们是觉得咱还能抢救一下,不打不骂才是真的恐怖啊!死也不想这样啊~】

吴庸一一过目了各部门的文书,在一群人的期待的目光中开喷了,各种毒舌。

与平常被喷后一脸的悲愤,这次吴庸有点莫名其妙,被喷的一脸开心与幸福!斗志昂扬的领命去工作了!

【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吴庸暗想,甚至怀疑古代人有抖m的气质。

后来有新人加入问:“先生那么骂你们都不会气愤吗?”很老资的官员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叹道:“那是你没见过先生不打骂时的情况!那种眼神让人深深的绝望。”

一条条的命令从武城发出,清河东部夏津一带聚集了近三十万难民,差不多半个清河的人口,而有关赈济,寒冬防寒统统不到位!

两万多只要懂点冶造木土等技术的预备役被抽调了回来,让这群人去运粮李大目也是想得出来。

原本三万多的,如今就剩了两万多了吴庸差点心疼死,恨不得把李大目吊城墙上抽。

在夏津城附近大力建造锅炉,很大很大的锅炉、煤,也就是碳,在夏津不远有一座,可这煤碳用于冶炼还行,可用于取暖却是不成的,有毒!

吴庸花时间弄个可以烧煤的炉子也不是不行,以前不敢弄,现在可以了。可是试验要花时间,推广炉子也要时间,而且那么多难民得要多少炉子?!人家也买不起啊!

而且难民东一块,西一块,不仅不好管理,而且对赈济也增加了难度。

所以吴庸准备建锅炉,参照冶铁的那种,只要能烧开水就成,能烧很大量的水更好,燃料是煤,难民可通过去采碳来换取额外的食物,一天两顿稀粥外的食物,当然其他工作也行。

上万人动工,一座座只能用来烧开水的锅炉迅速在夏津城郊建起;无数的石炭被难民堆到了锅炉旁,大批大批难民不断往夏津汇聚。

另外的一万多工匠不断制作着木槽竹管,导水用的,数万难民在数百人的指挥下探渠、搭架、填槽、固定竹筒,水渠像蜘蛛网似的以夏津为中心,以锅炉为节点铺展开来。

那一天十余座锅炉同时冒起黑烟;半个时辰后,一股股热水从锅炉中流出。沿着导水槽不断流向远方,直到再度冰冷。

无数人欢呼尖叫,这一天夏津的难民有了热水,流动的热水,不竭的热水,锅炉冒着黑烟,水不停歇。

这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