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在于施行过于粗暴,就像是在?,就像在是:“你们这群愚蠢的猴子知道个球,乖乖受着就是,反抗就抽你丫的!”
细腻在于民生细节上处理下了极大功夫,百姓总能过得下去,有个保底。
可就这样的“暴政”,这些军民却甘之如饴,结果成了:“呵呵~先生准没错,先生那么厉害,让我们都吃饱饭了,那叫啥就做啥呗。”
…
然而这样有一坑,后来人蛋疼啊,除非你比吴子恒还叼,做得更好,否则人家就会不满,就会说:“先生怎么怎么样~现在咋成这样了!”
怨气累积中!
可蛋疼的也就是后来人真的鲜有人能比吴子恒做得更好啊,吴子恒头上没人管着。
张角不怎么管他吗,张角那是惯着他、捧着他。
他就是老大,可以一心为民,可逢纪他们与反贼的吴庸不同啊,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掣肘。
就比方说政令的施行就不能像吴子恒那样:“这个就特么给老子做!”
他们要考虑礼制,要考虑很多后果。
再比方说这军饷之事,吴子恒是:“劳资爱发不发,咋滴!”
他们是朝廷的军队,军饷必须得发,而这一发,就有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感觉,因为黄巾的福利太好了!比军饷那几个子儿一发就不管了好太多。还发一波军饷不就是多余开销嘛。
那些福利政策在他们看来太过美好了,基本不可能撤去,这可是根本,军心不动的根基,以后做大事的根本之一。
所以再养三十万甲士就太多了!现在仅仅一个渤海郡的袁绍可养不起,不划算啊。
二十万军队是现在的他最理想规模,三十万顶天,可他原势力也有个八万军啊,这就是说至少得裁军近十万,这可愁白了头啊。
这些战卒都是宝贝啊,至少都是上过战场的,虽然没有正规训练什么的,但这种打过仗,见过血的士卒更为难得,特别是黄巾这种死了一大半后留下的,特殊训练一下比一般精卒都要强不少。
可该裁还是得裁啊,于是逢纪他们选用了一套柔和的方式。
屯田!
和以前大致差不多的屯田,用屯田的产出补扩军的亏空,顺带接纳这裁下的战卒作为后备军。
的确这可以解决当下的困境,但这并没有突破吴庸的框架,虽然里面具体的操作有调整,但可以说相当于沿用以前。
所以吴庸埋的炸弹还是没有排除,也不是袁绍的谋士们看不出来这社会构架有问题,可看出来了也没办法改变,至少现在的他们没办法。
要解决,至少要他们手里有至少三州之地!或者动用袁家四世三公全部的底蕴。
但这还不是时候,还没到把底牌全掏出来的时候,逐鹿才刚刚开始,怎么能掏空家底?
所以袁绍只能痛并快乐着,一边满嘴流油,一边用钢丝球擦嘴。
看得其他人羡慕的不行,自己又有点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