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眼前这个太监叫黄俨,是朱棣最为信任的几个太监之一,是司礼监的正四品掌印太监。此时的司礼监,只负责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所有内侍,权力还没有后世那么高。
黄俨为人阴险狡诈且贪财,索求无度,他的确天天陪在朱棣面前,但这并不妨碍他收受纪纲的礼物,帮助纪纲在朱棣面前说好话。他有个兄长叫黄渡,就住在南京城中,纪纲要托黄俨办事时,就把钱财、礼品送到黄渡家中,黄渡再托人带口信给黄俨,这样做既隐蔽又安全。
锦衣卫负责监控内侍和朝臣结交,纪纲当然不会把自己结交内侍的情况上报。黄俨天天在宫内,就表面上物理隔绝了结交朝臣的可能。
“黄大伴,你说李景隆这是唱得哪出戏?”朱棣从卧榻上起来,在暖阁中跺起了方步。
“陛下,曹国公突然发难,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黄俨作为朱棣心腹,自然知道朱棣准备收拾李景隆的事情。
“不可能,朕也只是刚刚起了心思,李景隆怎么会知道呢?难道他是朕肚子里的蛔虫?”朱棣第一时间否定了这个想法,对付李景隆也是过完年之后,他才下定决心的,前后不到十天的功夫,李景隆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个消息。
朱棣要扳倒一个国公,不是简单的一道圣旨下去就可以了,没有三五个月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下令纪纲收集李景隆的黑材料,只是前期的准备阶段。
等黑材料收集齐了,就要扔一些无关紧要的罪证,找一些御史出来参李景隆,又或者抓曹国公府干过坏事的小喽啰,这个阶段是预热期,目的就是往曹国公府身上甩锅。毕竟,大家的屁股下面都不干净,要找茬,还不容易吗?
等朝臣们看出了苗头,皇帝就会安排一个重要的大臣出面,正式上本参奏李景隆,这个时候皇帝会出面保一下李景隆,说几句“勋贵与国同休,朕不忍”之类的屁话,展现一个君臣相得的场面,以示对李景隆的恩宠。
接下去的事情就简单了,很多黑材料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送到一些重臣的桌案前,这样就会有一轮密集参奏李景隆为非作歹、怙恶不悛,乃至阴谋造反的高潮,朱棣会顺利成章的拿下李景隆,还会把自己摘扯干净。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大家都是场面人,做人做事,场面上不能给人留下把柄,必须正大光明。
“又或者世子找了曹国公?”黄俨说完这句话,微微斜着眼睛,瞄了朱棣一下。
黄俨说这句话,其心可诛,这是在陷害朱高炽结交勋贵!说来也怪,黄俨素来不喜世子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过从甚密。作为朱棣最信重的几个太监之一,黄俨时不时地会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坏话。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采纳方孝孺的建议,写信给朱高炽,意欲封朱高炽为燕王,想要以此离间朱棣父子。黄俨得到消息后,抢先向朱棣告密,说世子有谋反之心,好在朱高炽聪明,将信原封不动地送到了朱棣面前,才得以摆脱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