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轻轻叹了口气,抬头看向天空中点点繁星,心中的思绪渐渐飘远。他知道,眼前的困难只是冰山一角,他们面临的是重重考验和险阻。但他也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只要众志成城,终将能够夺回失去的江山,让汉家重焕辉煌。
谢安子静静地注视着朱三,他能够感受到朱三内心的坚定和信念。他知道,朱三不仅是一个勇猛的将领,更是一个有智谋和胆识的领袖。在这个乱世之中,需要的不仅是武力,更需要的是智慧和战略。
“朱大人,我相信您的计划一定会成功。”谢安子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带着对朱三的信任和支持。
朱三微微一笑,点头表示感谢:“谢安先生,有您的支持,我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将会为金陵的夺回而共同努力。”
朱三和谢安子的谈话逐渐深入,讨论着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战略布局。他们一起推敲着如何在金陵展开行动,如何潜入县衙,如何让太守主动投降,以及如何准备迎接明军的大举进攻。
朱三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名出色将领的智谋,他详细地分析了金陵的城防体系,找到了攻城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一套周密的行动方案。谢安子则在一旁不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帮助朱三进一步完善计划。
他们的讨论持续了数个时辰,期间不时有侍从送来茶水和点心,但两人几乎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一些前所未有的点子和策略在他们的脑海中诞生,仿佛一张精心织就的巨网,将金陵的未来牢牢抓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三和谢安子的对话逐渐趋于尾声。他们都感受到了对方的能力和决心,也更加确信了彼此的合作是正确的选择。虽然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艰险,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愿意并肩前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十日间,朱三充分利用苏老爷子的影响力,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行动。他秘密地与苏老爷子在金陵的学生们取得联系,通过各种渠道传达消息,让他们在金陵城内渐渐散播朱三的名字和计划。这些学生们都是得到了苏老爷子的教导,对朱三充满敬意,他们纷纷开始在城内散发传单,讲述朱三的背景和目标,以及他带领明军攻打金陵的壮举。
这些传单如同春风化雨,渐渐地渗透到了金陵的各个角落。市井之中,百姓们纷纷议论纷纷,对朱三的勇气和决心表示赞叹。一些有心人士也开始在背地里散播这些传闻,让消息传遍了整个城市。
金陵太守听到这些消息时,不禁感到一丝不安。他开始感受到了压力,意识到朱三的计划正在逐渐在城内蔓延开来。他开始变得警惕起来,不断地加强了城防,派遣人手监视金陵的动向。
在这期间,朱三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继续与苏老爷子的学生们保持着联系,不断地传递消息,积累着金陵城内的支持。他让这股压力逐渐积聚,让金陵太守始终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和危机感。
就这样,朱三在金陵城内悄然展开了他的布局,通过传闻和口耳相传,渐渐地将金陵的人心引导到他一方。这个城市逐渐成为了一个充满了期待和激情的巨大火药桶,等待着他的一声爆炸。
在朱三的精心策划下,金陵城内的氛围变得越发紧张而又充满期待。人们开始议论纷纷,纷纷表示支持朱三的计划,认为他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大英雄,有能力带领明军攻下金陵,重建汉家朝堂。
金陵太守感受到了这种压力的增加,他开始加紧了对城防的部署,同时也派遣使者前往朝廷请求增援。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朱三的计划早已在城内深深扎根,无法轻易被铲除。
朱三并没有急于行动,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将金陵城内的人心凝聚在一起,让大部分百姓都愿意支持他的计划。他通过与苏老爷子的学生们保持紧密联系,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在城内传播着他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支持者之中。
这段时间,朱三也不时地出现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与百姓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期待。他倾听他们的呼声,鼓励他们不要畏惧,相信他们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终于,当时机成熟之际,朱三决定采取行动。他在一个深夜,带着自己的亲信,潜入了金陵的县衙,寻找与金陵太守会面的机会。这次会面并不是为了交涉,而是为了施加压力,让金陵太守主动投降,为明军攻城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个夜晚,金陵城内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朱三的计划即将进入关键阶段。他深知,只有将城内的支持凝聚起来,才能让这个计划顺利进行下去。
朱三和他的亲信们在县衙内悄然行动,他们避开了巡逻的守卫,小心翼翼地前进。在昏暗的灯光下,朱三的眼神坚定而又冷静,他知道此刻的决定将直接影响着金陵的未来。
最终,他们来到了金陵太守的书房前。朱三轻轻推开门,见到金陵太守正坐在桌前翻看文件。他的亲信们迅速将太守的侍卫制住,不让他们发出任何声音。
朱三走了进去,他的目光锁定在金陵太守身上。太守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朱三,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朱三微笑着,说道:“金陵太守,你我相见恨晚。”
太守皱了皱眉,问道:“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朱三深深地看了太守一眼,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递给了太守。太守接过一看,脸色不由自主地变了变。
“这是苏老爷子的亲笔信,他希望你能够为民请命,主动投降,以保全金陵百姓的安宁。”朱三平静地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