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那些支持李登登基的诸王,见到李烈称帝后,他们都坐不住了。
晋王李奉,紧随李烈之后,于晋州称帝。
相对于燕州那片苦寒之地,晋州大部分位于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连李烈都能在燕州称帝,那自己为何不能在晋州称帝?
自己在晋州拥有的资本,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物力,可都比李烈雄厚得多!
再之后,齐王李皓和楚王李锦,也相继在齐州和楚州称帝。
一时间,在大周国内,竟然一下子冒出来五个天子。
诸藩王当中,还没有称帝的是代王李真、周王李宏、简王李乐、吴王李余,以及不良于行的郑王李元。
李真一心只想修炼,对于做皇帝这件事,他半点兴趣都没有。
周王李宏和简王李乐,倒不是不想称帝,而是他二人的实力太弱,封地太小,不敢去轻易称帝,目前两人打的主意都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郑王李元,不良于行,单凭这一点,他就彻底和天子无缘了。
至于李余,他对做天子并没有太强烈的欲望,而且他本身也不太想去做出头鸟。
另外,秦州的重建工作正让他忙得脚打后脑勺,也没心思去琢磨自己要不要称帝的事。
代王李真,在梁州只住了一个月,便向李余辞行,回往他的封地代州。
目前代州也不太平,以开国公魏英为首的二十万大军,就驻扎在代州的代郡,眼下,魏英大有自立山头,霸占代郡的趋势。
对此,李真也完全不在意,代郡你想要,你就拿去好了。
他只需一个能不受外界打扰,可以专心修炼的场所即可。
如果说八王谋反的时候,周国处于一个乱局,那么现在的局面,要比八王谋反时更乱,甚至是乱上十倍百倍。
诸王之间,从来都不是一条心。
现在,各自称帝,连表面上的和平都不必再维持,相互之间,为了争夺一个县、一个郡,不惜兵戎相见。
原本属于李余封地的吴州,更是成了香饽饽,周王李宏和简王李乐,率先领兵进入吴州。
他二人的封地都很小,即便有野心,也发展不起来。
吴州在他二人看来,简直就是上天送给他们的根据地。
已然称帝的李登、李烈、李皓、李奉、李锦又哪会把吴州白白让李宏、李乐二人占了去。
尤其是占据齐州的李皓、占据晋州的李奉、占据楚州的李锦,他们三人的属地皆与吴州接壤,三人纷纷派出兵马,侵入吴州。
诸王之间的大规模混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李宏和李乐都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他二人想抗衡李皓、李奉、李锦的联手进攻,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李宏和李乐便分别给李烈和李登传去书信,向他二人求援。
李烈和李登当然不会出兵助李宏和李乐,不过,他二人倒意识到自己获利的机会来了。
李登趁机出兵进犯晋州,而李烈则出兵南下,进犯齐州。
他二人的这招‘回首掏’也是够狠的,着实是把晋王李奉和齐王李皓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奉和李皓不得不分兵回救,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如此一来,李宏和李乐反而压力顿渐,于吴州境内渐渐站稳了脚跟。
这还只是诸王之间发生的较大规模战争罢了,除了割据的藩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存在。
像魏英,就属于这些割据势力中的一个。
大大小小的战事,在中原大地呈现出野火燎原之势,相对来说,原本地处偏远的梁州和秦州,反而成为远离中原战场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