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家里的废报纸、墙壁、地板,都是他练字的战场。
实在没地方了,他就上到房顶去。
一百二十平米的平房顶,被他写得密密麻麻,先一遍小字,再在小字上写一遍大字。
术业有专攻。
对于书法学习,外公不但 勤奋,而且很严谨。
为了写王羲之的《兰亭序》,他把诸遂良、赵孟頫、冯承素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都拿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比对,临摹。
前前后后,他总共写了不下一千遍,而后才出成品。
外公刻苦努力,精研细读,心摹手追,集采众长,冶于一炉。
其书法风格自然流畅,笔势委婉含蓄,遒美隽秀。
着名的《心音》诗集作者——莫迟俊老先生说洪州农夫的书法作品:
“远看是花,近看是字。”
书法同仁们每每看到老人家的作品,纷纷自叹不如,并口口声声:
“大师,名副其实的大师作品。”
普通的门外汉一见外公的书法作品,叽叽喳喳道:
“哇!这不会是打印出来的吧?现在人肯定写不出来。”
“嗯,就是,就是。现在的人,给个毛笔都不知道咋拿,还别说写了。”
……
品鉴官面对外公的作品直接竖起大拇指郑重地说:
“此书法作品,值得收藏……”
……
外公八十多岁高龄,依然坚持每天站在案前,挥毫泼墨,笔耕不辍。
常常,他坚持日更不少于三千字。
同时,他会做到保质保量。也就是保证当天写出的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成功作品,坚决不允许有错字和别字,以及出现脏、乱、差的现象。
为此,他每天晚上八点整,按时入睡。第二天凌晨四点起床、洗嗽、吃早饭。
四点过半,外公外婆会早读圣贤书半个小时。
到了五点整,外公就开始进入创作状态。
大约十点半到十一点左右,结束创作。
然后,外公外婆一起喝茶、吃饭。饭后活动少许,老两口进入午休。
午休起来后,若是天气晴好,老两口就到户外走走,或者就在院子的葡萄树下,要么切磋棋艺,要么品茶闲话。
要是遇上雨雪天气,老两口就会呆在屋里一起遨游书籍的海洋,徜徉“黄金屋”,约会“颜如玉”。
总之,老两口把时间利用得很是充分。
尤其是外公,几乎不带停歇,仿佛在和时间赛跑。
这令外婆特别担心,怕他年纪大、身体吃不消。
可外公总是笑呵呵地说:
“我八十多岁算个啥?人家摩西,八十岁,还领以色列民出埃及哩,在旷野一下子跑了四十年,到一百二十岁才归天,而且眼不花,耳不聋,精神也没有衰败。”
继而,外公还故意冲着外婆,朗声高诵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那句经典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要惜时如金,坚决秉承着小车不倒,尽管推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