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艰难地苦笑了一下:“明儿个有明儿个的课。”
邵阳做了一个手势,一个娃把一块小黑板放到他胸前的被单上,这最后一个月,他就是这样把课讲下来的。
他用软弱无力的手接过娃递来的半截粉笔,吃力的把粉笔头放在黑板上,这时又是一阵剧痛袭来,手颤抖了几下,在黑板上敲出了几个白点儿。
他从枕头下面摸索着,找出了一些止痛片,但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来说,这药己经没有任何作用了,可能是由于精神暗示,他吃后总觉得会好一些。
吃完药,他挣扎着又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娃赶紧把盆接到他的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孩子们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放弃了在黑板上写字,无力的挥了一下手,让一个娃把黑板拿走,声音如游戏一般说道:
“今天的课同前两天一样,也是初中的课。这本来不是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我是想到,你们中的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永远也听不到初中的课了,所以我最后讲一讲,也让你们知道稍深一些的学问是什么样子。昨天讲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你们肯定不大懂,不管懂不懂都要多看几遍,最好能背下来,等长大了,总会懂的。鲁迅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的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读的,你们将来也一定找来读读。”
他累了,停下来喘息着歇歇,看着跳动的烛光,他脑海里浮现出了鲁迅的几段文字。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接着讲下去。
“今天我们讲初中物理。物理你们以前可能没有听说过,它讲的是物质世界的道理,是一门很深很深的学问。”
“这课讲牛顿三定律。牛顿是从前的一个英国大科学家,他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很神的,它把人间天上所有的东西的规律都包括进去了,上到太阳月亮,下到流水刮风,都跑不出这三句话划定的圈圈。用这三句话,可以算出什么时候日食,就是村里老人说的天狗吃太阳,一分一秒都不差的;人飞上月球,也要靠这三句话,这就是牛顿三定律。
“下面讲第一定律: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首线运动不变。“
娃们在烛光中默默地看着他,没有回应。
他开始解释起来。
“就是说,你猛推一下谷场上那个石碾子,它就一首滚下去,滚到天边也不停下来。宝柱你笑什么?是啊,它当然不会那样,这是因为有磨擦力,磨擦力让它停下来,这世界上,没有磨擦力的环境可是没有的……”
“牛顿第二定律比较难懂,我们最后讲,下面先讲牛顿第三定律: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娃们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听懂了没?谁说说?”
班上学习最好的赵拉宝说道:“我知道是啥意思,可总觉得说不通:晌午我和李权贵打架,他把我的脸打得那么痛,肿起来了,所以作用力不相等的,我受的肯定比他大嘛!”
邵阳喘息了好一会,才解释道:“你痛是因为你的腮帮子比权贵的拳头软,它们相互的作用力还是相等的……”
他想用手比划一下,但手己抬不起来了,他感到西肢象铁块一样沉,这沉重感很快扩展到全身,他感到自己的躯体象要压塌床板,陷入地下似的。
时间不多了。
这个时候那道庄严的声音蓦地在这个画面里响起了。
“目标编号:1033715,绝对目视星等:3.5,演化阶段:主星序偏上,发现两颗行星,平均轨道半径分别为1.3和4.7个距离单位,在一号行星上发现生命,这是红69012舰报告。”
“开始西维扫描!”
“开始数据镜像组合!”
……
“下面我们讲讲牛顿第二定律。”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首先,加速度,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与速度是不同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比如: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110米每秒,2秒后的速度是120米每秒,那么它的加速度就是120减110除25米每秒,呵,不对,5米每秒的平方;另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10米每秒,2秒后的速度是30米每秒,那么它的加速度就是30减10除2,10米每秒平方;看,后面这个物体虽然速度小,但加速度大!呵,刚才说到平方,平方就是一个数自个儿乘自个……”
“你们听懂了没有?”
邵阳焦急的问,他的眼睛己经看不到周围的孩子们了,但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
“我们懂了!老师快歇着吧!”
“我知道你们不懂,但你们把它背下来,以后会慢慢懂得,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老师,我们真懂了,求求你快歇着吧!”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背呀!”
娃们抽泣着背了起来:“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华夏最偏辟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中,那烛苗灭了。
娃们围着老师己没有生命的躯体大哭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