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秀玉这么说,吕律细细想了下,也觉得有道理。
虽说有赵永柯、梁康波两个好手,再加上张韶峰、陈秀清和孟兆华,遇到啥事儿,他相信有能力很好地解决,但是,正如陈秀玉所说的那样,就怕个万一。
所以,吕律认真地点了点头:“行,我把元宝它们带上……不管怎么说,我会在孩子满月之前赶回来。”
这可是自己这辈子第一个孩子,满月酒是必须得办的,也算是人生大事儿。
事情商量妥当,这顿饭吃完后,吕律骑着追风,去赵团青、张韶峰、陈秀清、段大娘和梁康波家里,都跑了一趟,说了自己想法。
赶山队伍的五人欣然答应。
就连他们自己,好长时间没有进山了,也早就想着能外出一趟。
至于马金兰和段大娘,在吕律请她们帮忙照料陈秀玉的时候,两人也欣然答应下来。
农场的事情,就主要交给周翠芬、周方敬和赵美玲三家人领着做。
巡护的事情则让张韶峰安排几个参与到农场工作的民兵兄弟进行管护着。
事实上,在这段时间,谁适合干啥,都已经有了分工,每天该干些啥,心里都清楚。
吕律自己也会开车,之所以让孟兆华也跟着去,主要还是想着,这趟出去需要捕捉的小雁不少,估计得让车子跑上几趟。
百多亩湿地,以里面水草丰沛程度,再加上人工辅助喂养,一亩养上一百四五十只,完全没啥问题,所需要的大雁,那可是一万四五千只,那可不是一趟就能拉回来的。
不过,以燕窝岛那大片湿地的情况,一个人划着小船进去,一天下来就能弄到不少大雁蛋和小雁,这点数量,完全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当然了,这需要付出的辛苦也非同一般。
短时间内捕捉那么多小雁,也是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吕律也只能领着五人,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尽力而为了,能捕到多少算多少。
至于说会不会捕绝,吕律是一点都不担心,要知道,还有很大一部分大雁在西伯利亚呢。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
南方吃雁,北方吃蛋,中间只能伸着脖子看。
吃蛋要到雁窝岛,草丛中到处是大雁蛋。
这里的鱼叫“傻鱼”,见到人不游走。
这里有种鸟叫“傻鸟”,抓鱼就在一个位置死等,等到一条,再等一条,每天都能吃得很饱。”
这一句句谚语或是传说,大部分都出自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足以说明燕窝岛的富饶。
区区万多只小雁,真不在话下。
当然了,也不可能真的捕捉那么多,现如今已经稍微错过繁殖高峰了,只能说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捕捉一些,能捕到多少算多少。
也只需要捕捉这一次了,到了来年,完全可以自己繁殖。
眼下,最大的麻烦,反倒是怎么把这些小雁给运回来。
为此,吕律叫上几人,第二天专门到左松龄家里,用纱网和木条,钉制关小雁的纱网笼。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好歹弄出足够装满一汽车的笼子,运到吕律草甸子。
在第二天早上,在赵永柯、张韶峰和陈秀清齐聚吕律草甸子,人和六条狗子也上车后,吕律发动车子,到洄龙屯汇合等待的梁康波和孟兆华,一起朝着燕窝岛进发。
吕律现在心里其实还有着另一个想法,看看能不能将雷蒙也一起邀请过来。
对于吕律来说,雷蒙就是他心里的大哥,始终还是觉得他在燕窝岛混得憋屈了,成了个普通职工,实在是浪费人才。
若是能把他邀请过来,那绝对是管理农场的一把好手。
若是有他在,吕律也完全可以放心地将农场交给他管理着,这样也好继续自己打猎和抬棒槌的赚钱大业。
“也不知道时隔那么长时间,雷蒙过得咋样了!”他心里暗暗在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