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所以最迟后年就要恢复足额的兵饷,我还要额外下发一些奖赏,以安慰这两年众军士的辛劳。”
唐清安笑道。
“将军是准备三年后,和蛮族决战吗?”
谢友成问道。
谢友成如此询问,是因为将军的治理策略,都是在三年后尘埃落定。
不管是收拢辽民,还是军队。
唐清安没有直接答复谢友成。
并不是因为担忧。
不管是谢友成还是陶杰,两人都负责将军府的机密事宜,很多事根本不需要隐瞒他们,反而还需要主动向他们透露。
包括京城的三弟一样如此。
“辽左原来有近五百万民,当初绝大部分陷落于蛮族之手,我预计今年能新收拢百万辽民。
加上这些年蛮族的屠戮,其境内辽民还有两百余万。
这两百数十万民,如今落在游击区之民,有不足五十万,也就是说还有两百万民在蛮族手中。”
谢友成了然。
他最先开始,就是负责打探蛮族的形势,加上又沈阳的,将军的老关系作内应。
所以不光是将军,他一样对沈阳的情形了如指掌。
辽左西部乃精华之地,原来就是大周的重心所在。
蛮族部落以前主要游猎于奴儿干司,现在获得了辽左西部,大部分族人都迁移过来。
辽左西部不论田亩数量还是土地肥沃,都是辽左之冠。
原先辽东五百万民,其中三百余万都集中在这一带,包括原来辽东都司的行在也是驻辽阳。
想到这里,谢友成突然出神了。
蛮族本身有近百万人口,如今迁移到辽左估摸有六十余万蛮人,原先有四五百万辽民。
如果真按照将军所言,今年治下辽民数量达到两百万,那么蛮族本身加辽民的人口,会是三百万左右。
只论人口规模,将军就能和蛮族一决高下。
蛮族有十余万精兵,将军现在也有十万精兵,同时有万余经历过战火的守军。
这万余守军放在关内,同样也算是精兵。
将军背后还有朝廷,朝鲜。
如果将军胆子大一些,有赌性的话,他今年就可以发动对蛮族的决战了。
想到这里,谢友成又摇了摇头。
以他对将军的了解,将军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如果将军提出要对蛮族发动决战,那就是到了十拿九稳的时候。
而且粮食是大为题。
不管是联合北镇,锦州,还是联合朝鲜,组成二十万联军,需要的民夫,骡马等数量,前后高达百万余。
现在百姓都饿着肚子,不光蛮族无粮,朝廷,朝鲜都无粮。
也就是说,将军就算想要违着性子冒险,也是无力组织二十万大军的。
粮食。
谢友成想到了关键。
蛮族,将军,朝廷,哪一方能最先凑足粮食,谁就占据了先手,能提前发动进攻。
升起一股明悟。
谢友成恍惚。
从出海以来,将军的策略原来是一环套一环。
难怪将军从一开始就这么注重民生,从一开始就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了民生上。
走一步看十步,这还是人吗?
唐清安边说话,右侧的陶杰满脸的认真。
余光看到谢友成竟然在走神,于是稍微提高了声音,谢友成回过神来,面带歉意的看向将军。
唐清安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游击队要建立大功,不但养活自身,还要继续突进骚扰蛮族,不让蛮族从辽民身上顺利获得养分。
总之,这就是一场赛马,谁在物资上筹集的快,谁就跑在了前面,获得了优势。
如果蛮族比我们更快的准备好物资,那么他们大军出动,则我们各处防不胜防。
不但丢失土地,伤亡军士百姓,更会延缓我们发展的脚步。
而如果我们先筹备好,那么我们就可以集合大军,寻找对方的弱点,一步步吃掉他们。”
“就和前番蛮族逐步打下沈阳,辽阳一个道理。”
陶杰笑道。
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被动的一方,被人牵着走,迟早会有疏忽的时候。
唐清安点点头。
“所以,谢先生负责辽东全局的情报,为游击队提供有力的支援,而陶兄则看顾好朝鲜。”
对于谢友成,唐清安很放心,唯有陶杰,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事情办好。
朝鲜现在不但是唐清安的大后方,更是提供源源不断物资的重要的地方。
如果朝鲜不稳,会直接影响唐清安的计划。
朝鲜新主登位,国内不服的势力本就极多,又如今搜刮物资供应镇江,可见其国内的形势。
任何威胁朝鲜国主的迹象,都要提前消灭苗头,不能让它壮大起来。
如果不能提前遏制住,镇江是无力去平叛大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