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未来(2 / 2)

如果是后者,唐清安不想要一路打过去,惨烈的“养蛊”后活下来流民军,不一定谁能笑到最后。

就算自己靠着实力一路碾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金江军要牺牲多少人?国内要牺牲多少人?要损失多少民力和国力?

所以他才想要拉拢国内的勋贵,成为他未来入关的助力。

至于勋贵是隐患,是需要解决的阶层,乃至于金江镇入主后,需要的大变革,会触动勋贵的利益。

不光他如此认为,就连在场的四人,他们都是从底层到如今的位置,各个才干十足。

众人皆是如此认为。

但是并不影响麻痹勋贵,拉拢勋贵。

靠着捷径,更加轻易的获取全国,保持住了国力,再来进行改革,最后对付顽固的勋贵份子,岂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将军的根基又不是不稳。

以金江镇的根基,迅速的获得全国,无论是应对何事,都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众人才强烈的提议,将军应该遵守承诺,迎娶贾府的小姐,为金江镇的未来,做出有利的选择。

得知众人的想法,唐清安深以为然。

自己的才能虽然并不是真正的货真价实,但是他知道伟人的行为。

绝对不会把自己的敌人弄的多多的,每解决一件事的时候,只会打击相应的敌人。

而其余的敌人,反而会拉拢,麻痹对方,成为自己的助力。

事情要一件件的做,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循环渐进。

而不是还未开始,初步的目标都没有达成,就想着用一步来解决所有的麻烦,导致所有的敌人联合起来。

正因为这个道理。

唐清安同意了众人的计划,明年迎娶贾府的三姑娘,成为金江镇的主母。

一边等待天时,一边极力拉拢国内的勋贵。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到了最后的局面,国内的勋贵没有了退路,靠着提前打下的关系,多半都会妥协。

因此他能更加有把握,以及更轻易的收复各地,光复山河。

因为他的身份,拉拢不了文官,如果又不能获得勋贵的支持,难道还真的一路打过去不成,损害的不也是国力么。

这才是下策。

如此的大略,唐清安,司马谢友成,主判顾应时,奔走贾鉴,二弟刘承敏,三弟陈德言。

只有他们六个人清楚。

就连支使冯胜之都不知晓。

“到底需要等多久呢。”

唐清安问了一个重要,又不重要的问题。

众人笑得轻松。

他们认为不管等多久,金江镇都等得起。

不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

“这件事真说不准,以大周的雄厚,就算民乱事成,怎么也得好多年吧。”

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如果是另外一个时空的大明,流民军占领京城,还要等十年以上。

十年啊。

正如刚才自己的夫人问自己,何时接回自己的长子,唐清安心中思绪万千。

夫人的目光,局限在家中。

这些人的目光,局限在国内。

而唐清安的目光,包含了整个世界。

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日本。

从前明开始,日本就霍乱国内的百姓,乃至大周后,派大军支援朝鲜,解决了倭乱才逐渐消停。

这些年下来,日本的幕府已经换了三个。

新的幕府,新的幕府将军,选择对外和平的策略,发展国内的民生,并逐渐锁国。

如果没有意外。

等未来数年,幕府将军压服所有的大名后,日本将要保持数百年的和平。

经济不提,人口将要进入快速增长的道路上。

凭什么?

日本想打就打,打不过之后,不付出丝毫歉意,想和平就和平?

唐清安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既然日本选择了战争,那么唐清安就不会允许,何时战争停止,由他们说的算。

这才是他真正不召回长子唐晏乾的原因,以免和朝鲜离心。

和打败蛮族一样。

他将要拉拢所有的势力,拉拢无数的朋友,一起打败日本,征服日本。

包括蒙古,包括朝鲜,包括国内,包括西方各国人。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蒙古,他有把握拉拢。

因为东部蒙古还有外部威胁,那就是林丹汗,不想要被林丹汗吞并,就必须靠近金江镇。

朝鲜,他有把握拉拢,并且已经逐渐影响朝鲜的政局。

国内。

靠着贾府的旗帜,拉拢勋贵阶层,获得国内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同时令朝廷对金江镇放松警惕。

西方各国。

日本未来的排教事件,屠杀教民,就是自己拉拢西方各国的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

就算那时候的日本,能拉起二十万大军,唐清安也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