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敏划分牧场,可以理解成为内地划分城池。
正因为人们认可金江镇,遵守金江镇的规矩,愿意由金江军主持划分牧场,平息了连绵不绝的战争。
但天道轮回。
牧场有限,而人口无限。
当诸部人口繁多之后,牧场就无法养活牧民,唯一的生路就是争夺其余的牧场。
和内地土地兼并是一样的道理。
金江军如今的政策,可以保证草原数代人口的和平,服从金江军的规矩,却管不了生生世世。
当年朱元璋对百姓分田,同样只能保障数代人而已。
刘承敏管不了数十年以后,他重视的是当下,闻听刺丑苦的哭诉,脸色大变。
划分牧场,所有的部落活动在划分的牧场里,就是金江军现在的规矩。
才过了几日,就有人敢违背他的规矩。
“你说的是实情?”
“小得有半句狂言,便是灭族之罪。”
刘承敏仍是半信半疑,他问向那草原头目,“他说的是真的?”
那草原头目支支吾吾不大敢说话。
事情闹大这个地步是他没有想到的,打他几鞭子,都远比现在的形势要强。
“节制使问你话,你要如实禀报,否则小心你的脑袋。”
随着刘承敏态度严肃,他的亲卫们也严厉了起来,语气开始不善。
草原头目不敢再推诿,连忙小心翼翼的回答。
“所言是实情。”
刘承敏皱起了眉头。
他没有斥责草原头目,对方也是听命行事,罚之无用。
一边释放了刺丑苦,一边召集人马去巡视周边各地。
数十里巡视下来,所见情景令他触目惊心。
联军规模浩大,但是第一镇到底根基不足,而且兵力只一万人马,而联军高达十馀万。
除了把他伴等熟部,以及科尔沁和拱兔部等这种关系深厚的部落,大多数的部落都没有完全听命他的号令。
这种局面很危险,有脱离他掌控的风险。
而且扶持漠南诸部,也是金江军的政策之一,可以尽快的让草原恢复稳定,加强金江镇在草原的统治。
如今投靠的漠南诸部,不少的部落已经消失,被东部草原部落吞并。
“回去吧。”
刘承敏下令道。
很多地方他还没有看到,但是他认为已经不用看了。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此次联军的西征之战,虽然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如何把这份果实消化,才是最难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人不吃就得饿死,饿了想吃饭,此乃天经地义之事。”
“这些人哄抢粮食,虎口夺食,实在是迫于无奈,法不可扰,却情有可恕。”
刘承敏招来大台吉们,把刺丑苦之事告知。
下令类似的事情,不可责罚,所有部落要把类似刺丑苦的俘虏全部释放,恢复他们的自由身。
此举获得了漠南蒙古诸部大台吉们的感激。
东部蒙古的蛮狠,他们又如何不紧张,小部落被瓜分殆尽,下一步就是他们。
有了刘承敏出面,众人激动的跪在地上,拼命高呼。
“节制使万岁,节制使万岁。”
“我们愿意出粮,接济无粮的部落。”
东部蒙古台吉们,见状无可奈何,只能勉强同意。
口上服气,不代表心里服气。
刘承敏制止了东部蒙古台吉们的口号,不允许他们称呼万岁,回去后不顾多日来的辛劳,胡乱用了吃食,便立刻向大哥写信。
大哥告知,节度府认为应该割裂第一镇,刚收到书信的时候,刘承敏没有反对。
但是最近的事情,让他的态度有了变化。
“大哥的志向包含天下,重视国内和海外,却不应该轻视草原,反而应该多支持第一镇。”
这是一封家信。
也只有家信,刘承敏才敢这么写。
大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恢复唐制建立藩镇,开了历史的倒车河,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和质疑。
“第一镇不应该分割,东部蒙古和漠南蒙古的矛盾,以及态度不明的漠北蒙古,遁入青海的林丹汗等等,形势复杂,仍然需要统一的第一镇合理规划,才是最适合的。”
“国内大饥,金江镇的粮食已经划分完毕,无粮可供应草原,更应该让第一镇调度草原各部。”
“否则分割后的第一镇,压抑不住草原的态势。”
……
“东部蒙古势大,不扶持漠南蒙古,恐怕难以长久安宁。”
……
写完了家信,刘承敏浑身是汗。
犹豫了良久,终于还是让人快马加鞭,把信送了回去金州,等待大哥的命令。
他不知道的是。
漠南蒙古诸台吉当众尊呼他万岁之事,已经有人奔回金州。
~~~~~~
林丹汗入漠南草原,导致漠南连年战事,加上天时不好,遭受了寒灾。
最寒冷的时候,人在户外一盏茶的时间,就能不知不觉把耳朵冻掉。
连躲在帐篷中取暖的牧民都冻死不少人,何况牛羊呢。
所以漠南草原上,连大的部落都难以自持,小的部落更是无法为生。
如今。
东部草原诸部反而成为了大户。
不但是胜利者,而且手里有余粮。
刘承敏请来了巴达礼。
科尔沁奥巴可汗的儿子,也是当下草原上,金江镇最稳定的盟友。
“借粮?”
巴达礼犹豫不定。
借粮没问题,但是借粮给漠南草原诸部,他不敢轻易答应。
如果他配合刘承敏,成为第一个答应借粮的台吉,让其他的台吉没有了借口。
那么东部草原的台吉都会埋怨他。
“节制使能敬天畏民,乃草原之幸也,但是。”
巴达礼话锋一转,开始了诉苦。
“漠南蒙古数十万灾民,恐怕咱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他们出粮接济漠南诸部,以现在的局面,漠南诸部只会感激金江镇,而且巴达礼也想要吞并漠南诸部。
至于牧民的死活,干他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