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落子(一)(2 / 2)

在1999年修改后的新中小企业划分中,东洋进1步明确了小企业标准:制造业小企业标准为就业者20人以下,商业、服务业的小企业标准是5人以下,其他产业在20人以下。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识的。

2战后东洋国为了尽快从战争废墟上爬起来,恢复国家正常的经济生活,解决大量失业和生活生产物资匮乏问题,鼓励国民积极谋生,于是在战后经济复兴期,东洋涌现了大量小企业。很多退5军人回乡创业,成为这1时期中小企业勃发的1股力量。

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大企业快速成长和大企业兼并浪潮,为了避免国外大资本吞食东洋国内的企业,行政主体强力推进国内企业的规模经营,将国家有限资源集中用于扶持大企业,形成了大企业在重要经济领域1手遮天的经济格局。

当时在世界经济中,大企业的成长代表着国家实力增强。东洋国官方培育大企业所走的道路与西方不同,根据遍地都是中小企业的国情,东洋国官方与少数大企业共同推动东洋企业系列化经营,将众多中小企业分别纳入大企业集团的伞下,成为大企业的“下请企业”。

在这样1个时期,大企业在东洋国经济秩序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国民对市场公平和机遇均等的意识增强,对东洋国市场经济中大企业垄断问题的批评增加,如何扩大国民参与和分享发展成果,缩小经济差距,扩大就业,稳定国计民生,充实国民生活,成为进1步发展经济的新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得以重新认识和评价。

中小企业是东洋国数量众多的企业群体,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商业、服务业,都占有很大比例。虽然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比有所变化,有所差异;但在企业群体总体上的占比,无论哪时期,无论哪个行业,中小企业都是占比最大的。如果沈万福没记错的话,截至21世纪第2个十年,东洋国拥有超过6百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就占99.7%。

在中小企业里,就业规模3--20人的小企业居多,这是东洋国中小企业的1个特色。

以东洋国的制造业为例,1948年,东洋国内不满3人的制造业小企业大约13万个,占制造业企业总体的55%。1955年,这种小企业增加到25万个,比例增大到57%,之后小企业数量虽有增加,但占比有所下降。

值得1提的是,相比起东洋国内的大企业的从业人员,其实东洋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就业群体才是东洋国最大的就业群体。

在战败的废墟中繁荣崛起的多数东洋中小企业,迎合了本国与国际消费者的需求。

1些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其成功颇具传奇色彩。

在正式投降-1年后,《东京新闻》发表了1篇题为《炸弹再生变手炉》的文章,详述了以前的军需生产者如何改造生产线满足和平时期要求的事迹。

这1篇报道文章标题中的手炉指的是传统的烧木炭的火钵,现在是由除去弹头的炮弹外壳架在尾翼上制成。报上这类转换利用的长目录中还包括,弹药箱制成的米柜、小口径炮弹壳制成的茶筒。先前用于探照灯的反射镜制造商,现在生产窗玻璃和玻璃灯罩。

东洋国2战前1位生产战斗机活塞的分包商,改装其产品用于灌溉型抽水机。

东洋国的中小企业群体是1座巨大的、待挖掘的宝山,沈万福非常期待凭借着历史先知的优势以及飞鸟卫的情报供应,提前挖掘出1些在未来可能大放光彩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