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翁弹劾李贽两年有余,其稳如泰山,反观朝中对其不利者已去大半,得不偿失。此次袁应泰、李如梅到广东明显是来助李贽一臂之力,后面站着当今圣上。有了温家之事在先,再正面对抗绝非明智之举。”
王怀勇简单的历数了一下胡桂芳与李贽的抗争结果,再分析了袁应泰和李如梅的来历,最后给出结论,弹劾不光没用还会因此得罪皇帝。
放在以前得罪也就得罪了,朝廷里不是皇帝的一言堂,还有诸多重臣可以制衡。但此一时彼一时,自打养心殿谋反案之后,朝堂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身处官场想不被风浪淹没必须也得跟着做出改变。
“……那本官该如何自处?”说胡桂芳是位比较清廉且做实事的官员一点不假,他不管在杭州任推官还是到广东任布政使风评一向比较不错。
可要说他愿意为了理念奉献全部,包括生命,也言过其实了。面对生死、官位,绝大部分人还是会先选择自己的利益。
“两个字,忍和走。从袁应泰和李如梅到广东任职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朝臣们已经没什么好办法能制衡皇帝了,而广东很可能会变成陛下实施新政的地方。
如果李贽等人的做为均来自于陛下授意,仅靠东翁反对毫无作用。然三年间陛下并未对东翁过于苛刻,怕是已经有了调任之意,暂且等等看吧……”
王怀勇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绍兴师爷之所以口碑很好,凭借的不仅仅是聪明头脑和褚生身份,而是体系。在朝廷里像胡桂芳这样雇佣绍兴人充当幕僚的官员不在少数,朝廷很多部门的笔算吏也来自绍兴。
他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联系,从而形成了一张覆盖朝野的大网,除了可以互相扶持之外还能提供情报,从而使绍兴师爷的能力显得更出众。
有关皇帝并没表露出对胡桂芳厌烦的结论,就是通过京师的同乡打听到的。皇帝身边没有绍兴师爷不怕,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九卿们身边总会有的。把平时听到的只言片语总结到一起,就能从侧面反映出皇帝的大致态度。
“何为新政?遍种番麦、番薯,聚集乡民开办工厂,与佛郎机人大肆买卖就是新政?朝廷明令海禁,然海军总督袁可立属下公然招揽海盗使其走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此间也是新政吗!”
提起皇帝的新政胡桂芳是一万个看不顺眼,他认为百姓就该踏踏实实种田,朝廷则该按部就班收税。只要百姓遵纪守法了、官员恪尽职守了,盛世自然来也。
自身强大了边患自然消除,犯不着为多赚几两银子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妄议开海,更不该勾结佛郎机人买卖货物。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无论日本人、朝鲜人、南洋人还是佛郎机人,都是不开化的野蛮外邦,对待他们必须要重教化轻小利。
做生意、做生意,万一他们做赔了,再像倭寇那般席卷而来,岂不是让沿海百姓又落入水深火热之中,赚来的银子还不够打仗花的,得不偿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