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我也不想喝的,可是它叫快乐水哎!(2 / 2)

“如今我大明皇家银行在各地军驿开张,再等个三五年,银行业务深入民间后,电话就十分紧俏了,既能军用,又可民用,还能赚钱,太学……”

朱雄英小声嘀咕着,揉了揉自己的脑壳,伸手端过枸杞水灌了一口,这些事情都急不来,需要几年时间培养人才做谋划。

而且人才就位了,尚且需要大几十年时间去各地铺设电话线,搞发电站。

前世,解放之后,那么强的人民动员能力,可是足足用了三四十年才将电话线铺设开来,此物耗费钱粮,对如今的大明益处不大,注定只能小范围的应用,而且是在大明能够掌控的大中型城市……

如今看来,反倒是不如多发明几盏灯泡,在大明多修灯塔,用灯塔来传递暗语,联系南北各处。

头痛,电话啊,起码得三五计划完成再说,如今只能奢望。

倒是改良提炼煤油制作煤油灯,利用灯塔使用最简单的二进制密码传递消息,在如今的大明容错率更高……

砸吧砸吧嘴,朱雄英只觉得这枸杞水味道已经寡淡不少。

“这枸杞水喝多了,着实有些腻,而且似乎已经起不到养生的效果了……”

“不如尝尝新鲜的?”

朱雄英吞了口口水,忍不住在脑海中浮现出某肥宅快乐水的身影。

“不行,我要养生的!”

“可是,制作方法很简单哎,碳酸水,酸橙,蜂蜜制成的焦糖,再加上酸橙皮,香菜碎,皇窖里的冰块儿,想一想都……”

“可恶,快乐水都喝不到,养生有何用?”

“我也不想喝的,可是它叫快乐水哎!”

“罢了,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百姓,我就冒险一试吧!”

……

国子监。

作为大明后备人才储备基地,在洪武初年,大明曾经开科取士。

为此,这里曾经聚集了不少儒生。

不过,随着大明后面又不再开科举,转而施行举荐制,渐渐的这里变成了南方文党的天下,许多南方儒林大儒,将自己的门生故旧纷纷举荐来国子监,互相之间称兄道弟,以同谊相叙,为的是将来排上官缺,彼此能够有所照应。

官场就是如此,自古使然。

这国子监中,南方文党尤以江南文人最多,浙东各地因为文风较盛,才子无数,而北方的文人士子就比较少了,大部分是山东,河南等地的儒生生员。

其中许多,是因为收粮征税,帮助营田司筹备收粮任务做的出色,被举荐前来国子监旁听就学。

一群士子正在国子监门口的告示榜上,观看最新的告示。

“国子学诸生,皆应通行简化字,此字便捷,利于教化……”

几名江南儒生身穿儒服,手持羽扇,望着告示上的文字连连摇头。

“我等儒门中人,自当尊古崇儒,韩昌黎倡导复古文,行六朝古声律辞藻,唐宋才有文华灿烂,如今我朝重复燕云,又纳云贵,即将光复汉唐旧土,当倡导古文古辞才对,怎可废礼忘言,转而习简化字此等歪邪佞字!?”

一江南儒生头戴儒冠,望着告示深恶痛绝,大声纵喝。

明初,因为朱元璋比较尊重读书人,所以国子监的儒生,生员,大多都有机会参政议政,而因为元朝时候,大部分读书人没有机会做官,只能写词曲,憋屈了上百年后一朝翻身,热情十分高涨。

如今大明开国十五年之后,儒生们参政议政之风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科举未开,显得更加热烈。

他们经常聚集在书院,或者是酒楼,讨论国事。

此江南儒生开口之后,有许多江南儒林世家子纷纷点头。

附和的儒生,也并不都是单纯的反对简化字,因为这些儒学世族很多是宋时宋徽宗北狩五帝城,举家全族从北方迁徙过来的,甚至有些是南北朝时,衣冠南渡的古族之后。

他们十分尊崇道统和儒礼,尊崇古礼和儒家传统,是他们家传和道学延续的根基,也是他们世家强盛千年的原因之一。

就比如说南迁衢州的南孔一支,南孔本是孔子,衍圣公正统,当年元军攻占山东,他们留下旁支承祀儒学道统,自己南迁,在南宋灭亡之后曾经屡遭屠杀,崖山海战,南孔正统嫡出其实跟着一起跳了海……

后来忽必烈找到了躲在深山老林里的剩余部分南孔后人,想册封他们,但是他们却果断拒绝,说真的衍生公后裔已绝。

儒礼昭昭!

忽必烈无法,便将衍圣公俸给了留在山东的旁支。

而江南儒林,各个都以古仁人古圣人之风气自持,他们的精神道统追崇的复古守礼,并非是完全的反对任何新鲜事物,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尊崇。

这也是江南儒林在元朝入侵百年后,仍旧保持着华夏儒学之风的重要核心精神。也是朱熹被尊称为朱子的缘故,他们倡导的思想,让各个阶层不停的追溯先祖先圣曾经的荣光,让他们不忘记自己一代代为何传承儒学,将儒学和礼,变成一个个‘纲常伦理’紧紧箍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往圣之绝学,断不可毁于我等手中!

受限于如今的时代局限性,并非是所有反对简化字的人,都是恶意,相反,他们其实是站在当前这个时代儒生们正确的价值观角度上,维护儒礼,维护华夏家国道统的正理,最适合封建王朝维护士大夫阶级的利益,维护国家的统治……

而有反对简化字的,自然也有支持的。

一名穿着寒酸,面色沉凝的儒生,站在这帮南方儒生旁边,他身上的儒服甚至略有破损,但是目光坚毅,年岁不大,却不畏周遭嫌弃的目光。

“非也,诸位同学,此简化字言简意赅,行文方便,书写快捷,若用来收粮收税,几笔便可写完。”

“此告示只说平时倡导我等使用简化字,为的是我等同谊日后外派各地,为粮长收粮,为县官断案,多行简化字使百姓易懂易学,非是反对我等复古守礼。”

“此辩是白马非马论,还望同学勿言太过,无需将简化字视为邪祟佞字,我等做学问,便用繁体,收粮纳税文书,就用简体,二者并无冲突,好似是吃饭用筷子,喝汤用汤匙。”

那江南儒生见状,扫了扫这穷酸儒生,收回扇子切笑道:“你倒是有些歪论,我听闻太学即将开学,广收童生学员,皆以简化字教学,你若觉得简化字方便,何不放弃国子监监生,去那太学入学?”

穷酸儒生拱了拱手,平静说道:“好教同学知晓,儒生正有此意。”

“太学多开吏科,专为培养实干人才,我皇明如今缺的是做实事小吏,并不缺做花团锦簇文章的博儒,各位同学若想为百姓做实事,不妨跟我一道同去报名!”

周围有几个儒生明显意动。

“你是何人?”

有江南儒生问道。

“邓州铁铉!”

“哦,是他?听说此人在河南为营田司做收粮文书,刚正不阿,被举荐来国子监……”

“铁铉兄言之有理,我等也愿去太学学习。”

“同去同去……”

有趣的是,愿意去太学学习简化字的,多半是出身寒门,家境中落,或者是非世族出身的儒生,他们并没有道统家学束缚,接受简化字接受度更高。

“哼,甘于堕落,有辱斯文,吾等羞与之为伍!”

“简党!”

大明的读书人们,已经被一股风气开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而这股风什么时候会刮起来,变成龙卷风,还是春风拂面,就不得而知了……

……

小院儿内。

朱雄英拿过周宽递来的最新舆情,扫了扫,对周宽道:“大伴,方孝孺如今在外地为太学寻荐良才,让他别只盯着荆楚江南,荆楚自古多才子,江南也有儒风,但北地多年战祸,读书不易,如今还能在北地坚持读书的生员,学习环境比南方士子艰苦十倍,一旦来上学定然更加刻苦珍惜,你告诉他,要多在北方发掘读书良才,日后学成归去,建设家乡,报效皇明!”

“另外,九边之地,贫苦多战祸,军户们的子弟读书困难,你去找我爹,让我二叔三叔四叔,多在九边发掘功臣烈士子女,有条件的送来应天读书,没有条件的,就在藩地修建义学,一并教授简化字,算术,地理,教材到时候和太学相同,此事尤为重要!”

“是,小主!”

周宽欣慰地躬身点了点头,不由想起自己那小子,如今是否也有了儿子?

自己孙儿,将来有望上学读书否……

“对了大伴,孝陵卫中多是我皇明功勋老卒,他们就在孝陵离得近,千万别忘了他们,你帮我给爹传句话,就说当年老营老卒随皇爷爷打天下,如今我朱雄英陪老卒孙辈读书保大明!所有孝陵卫老卒子孙后辈,都可免试入我太学!”

周宽身子一颤,眸子闪烁着点点泪花:“我皇明有小主,定当迈汉唐!”

他心中小声说完,躬身朝前面走去,却猛地眸子一缩。

一个从未踏足过小院的人率大队随从,正站在小院外,面无表情地打量着朱雄英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