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郑彦中,薛守拙也挺可怜内行卫首领阎次非的,这人其实和郑彦中性格挺相似,竟然去当了特务头子。
对此阎次非解释:
“这你们就不懂了,我只需要在皇上面前装装样子,在其他人那里,想怎么嚣张就怎么嚣张。”
这倒也是,能踩漕务总督肋条,估计也挺爽的。
“郑彦中,别在那里贫了,我们应该联系何云祁,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准在闽地已经有人种植黄毛夷带来的这些新粮食了。应该赶紧查询访问,然后找地方认真试种,再推荐给皇上。”
郑彦中忙不迭地给何云祁写信。
当然,京城离闽地实在远,这件事急不得。
最近薛文堂比较忙,连带薛守拙也跟着忙。
御史台事情特别多。
除了刑部会把事情推到御史台,其他部门有事儿了,也都愿意往御史台推。
时间长了,永继帝干脆在御史台设六科给事中,吸纳整理六科诸事,以便于稽查驳正六部事情。
真实历史当中,把六科给事中并入御史部门的是雍正皇帝。
有时候薛守拙觉得永继帝和雍正的风格有那么一点儿像。
薛文堂忙得焦头烂额。
文徵晖一党下狱了,审理的事情非常繁琐。
因为这是一件大案子,如果不坐实了,天下人议论纷纷。
更何况倒的是礼部尚书,文辉阁学士。
读书人都在那里看着呢。
薛文堂一直都在整理着各种供词,必须一遍遍核对。
三司会审,三个部门得把所有的审讯记录都勘验清楚,不能出偏差,一定要严丝合缝,能对的都对上。
如果说,只是就事论事地审理,还好办一些。
问题是永继帝给出暗示了,部分事情不能查得那么仔细,必须含糊过去,但是供词的逻辑上还必须得通顺。
说白了,就是必须得编一些瞎话,掩盖一些事情,然后三司会审嘛,三个部门不能把瞎话编得出岔子,都得对上。
因为淮北的事情可是薛文堂当钦差御史查出来的,所以三司会审,御史台这头负责的人必然是他。
然而他做钦差巡按的时候,实际上身上的职位是刑部郎中。
所以案件怎么收尾,刑部总是派人不停地问薛文堂的意见。
薛文堂都要为难死了,说多了也不行,说少了也不行。
说多了像是志满得意,在那里指手画脚。
说少了,好像是拿乔托大。
明明是三司会审,可是都御史和刑部尚书都不多发表意见。
目光都集中在薛文堂身上。
他天天感觉自己是火上面的脆皮猪,烤得劈啪做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