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朝廷上,彼此官爵相同,则年长者居上位;年龄到了七十岁,可以拄着拐杖上朝,国君如果有所咨询,就要在堂上为他蒲席来方便落座;到了八十岁就不但可以扶杖上朝,而且可以在行过朝见厉后就打道回府,国君如果有所咨询,就要亲自到他府上求教。这样悌道就在朝廷上通行了。在道路上行走,不能和年长者并肩,年长者如果是兄辈的年龄,就斜错在他身后走;年长者如果是父辈的年龄,就紧随在他身后走。无论是乘车的还是步行的,遇到年长者都要让路。
看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挑着担子行路,年轻人就要为他代劳。这样一来,悌道就在道路上通行了。在乡里居住,凡事都讲究个长幼,即便贫穷的老人也不遗弃,年轻人不可以恃强凌弱,以众欺寡。这样一来,悌道就同行于乡里了。按照古代的规矩,年龄到了五十岁就可以不参加田猎活动了,而在分配猎获物的时候还要让年长者多得点。这样一来,悌道就通行于田猎了。
在军队里边,官爵相同的就让年长者居上。这样依赖,悌道就通行在军旅中了。孝悌之道,从朝廷开始,通行于道路,通行于乡里,通行于田猎,通行于军旅,大家都抱着宁可为孝悌而死的信念,没有人敢违背它。
周代的天子在明堂祭祀文王来配享天帝,就是为了教育诸侯懂得孝道;在大学里宴请三老、五更,就是为了教育诸侯懂得悌道;在西学(周代小学名)里祭祀前代的贤人,就是为了教育诸侯培养道德;天子亲耕藉田,就是为了教育诸侯用自己的劳动果实祭祀祖先;安排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就是为了教育诸侯如何恪尽臣职。以上五项,是天下最重要的教育。
在太学中宴请三老、五更,天子袒开衣襟亲自切割牲肉,捧着酱请他们吃,端起酒请他们漱口,还头戴礼帽,手执盾牌,为他们起舞助兴。这是为了向诸侯示范如何尊老养老。于是乡里的居民也都能做到尊重长者,连那些贫穷的老人也不被遗漏,年轻人不可以以强凌弱,不可以以众欺寡,这都是由于天子在太学尊老养老而形成的好风气。天子设置四学,到了年龄入学,就是太子也要和同学们按年龄大小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