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琐事(2 / 2)

名门正妻 油灯 1829 字 7个月前

“那件金丝软甲齐云侯亲自还回来了,那本来就是怡昕的东西,那东西倒是很有必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怡昕的嫁妆。”金丝软甲是在元宵灯会之后陆博涵带着陆涛羽上门拜访的时候还回来的,陆涛羽很想借此机会再见一见他一见之后就再也忘不了的怡昕,不过郭怀旭哪里会让他如意,自然是吃了闭门羹,他有些悻悻的样子,让陆博涵都忍不住的大笑起来。

齐氏再次应是,而第二天,她和郭儒名就开始为了怡昕的嫁妆开始忙碌,也就是那个时候,两个人才惊愕的发现,原来安国侯府最富裕的除了郭怀林和郭怀旭之外,就到了怡昕这个小姑娘。

在齐氏印象中,见到怡昕的次数寥寥无几,每次她都是一身半新不旧的衣裳,首饰都是简单的几样金银首饰,可是在整理库房的时候,其实才愕然发现,这个刚刚出炉的“女儿”还真的是很富有!

齐氏不知道安国侯府的库房里到底有些什么好东西,但在侯府忙碌的时候,她也曾经进过库房取东西,当时粗略的一眼,就让她感慨侯府的好东西真多,而现在看来,怡昕的库房虽然小了很多,东西也不过是侯府库房的十之一二,可是精品之多,却令人咂舌。

怡昕的库房中上好的贡缎都是以匹论,难得一见的皮毛都是整张的,发钗,簪子都是论盒的,手镯都是论串的,怡昕喜欢珍珠,而她的珍珠都是上好的走盘珠,除了那些已经镶嵌好的走盘珠首饰以外,还有用专门的盒子装好的珍珠,刚刚打开的时候,那温润的色泽让她的瞳孔都大了一倍,迎着光线观看,几乎每一粒都能够看到七彩虹光,而怡昕平日里在屋里穿的软底鞋自上,经常会缀上这么一颗上好的走盘珠。

怡昕库房里还有各式的摆件,翡翠的、寿山石的、紫檀绿檀的……凡是能够叫得上名字的,都有那么一两件,件件都是精品,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怡昕说那些都是太夫人生前的珍藏,大部分都留给她了。

齐氏一边整理一边很慎重的和怡昕商议,哪些东西摆在明面上,让人知道,哪些东西不用摆出来,只要造册就好,这么一删一减,到最后摆在明面上的不过是四分之一,可就算是这样,也已经是一份令人惊讶不已的丰厚嫁妆了,侯府已经出嫁的姑娘没有哪一个能够有这么一份嫁妆,别说是怡昕这一辈子不可能花完,就算她成亲后多子多孙,子孙们的花销也够了。

收拾怡昕的库房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完之后,怡昕和齐氏的关系已经很融洽了,怡虽然不可能和这个半途得来的“母亲”很亲热,更不可能像真的母女一样亲密无间,但她很尊重她,对她的给予的意见和建议也充分的接受,而齐氏虽然一开始存了一些小心思,但见识到了怡昕到底有多么富有之后,她就明白了,怡昕不但在郭怀旭心里有与众不同的地位,郭怀林对她也很好,要不然她就算得了那么多好东西,也不一定能够保存到现在。

当然,怡昕能够在得到侯府两个大巨头的暗中支持还这么的低调,说明她绝对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一个十五岁的姑娘,能够有这种隐忍的功力,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这样的人不能拉拢也就没有什么大碍,但绝对不能得罪。

在双方都有意识的和对方交好的时候,关系自然会突飞猛进,这也是郭怀旭希望看到的,半个月之后,他找了个理由,赏了齐氏好几样好东西,齐氏知道这是公公对自己的赞许,也没有推辞,欣然接受了下来。

就这样忙忙碌碌中,就到了四月。在皇后的暗示下,安国侯让三子陆续为几个年纪不小的孙女张罗亲事,长房的玟姐儿定的是礼部的一个小吏,家境中等,是郭儒行好不容易才为最疼爱的庶女找到的对象。对方虽然是个小吏,但胜在年轻有为,还是大家族的旁支嫡子,过上一两年混个员外是没有问题的。

二房的沅姐儿定的是国子监祭酒张大人的嫡次子,虽然没有什么功名在身,但也是个知书达理,有几分文采的后生,在京都的社交圈中也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沅姐儿虽然很不满意,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夫婿,但婚姻大事,也轮不到她来说话,这桩婚事暂且定下。

玫姐儿就没有那么好的对象了,虽然江氏对这个庶女也还算和蔼,但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为她找什么好人家,预备将她嫁到江北去,也已经写了信,托娘家的嫂嫂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最难找夫家的却是箐姐儿,嫡母厌恶不喜,生母早逝,平时视为依仗的小季氏到了这个时候全然无用,郭儒启自己找了半天,却发现箐姐儿想要嫁出去很简单,但想要嫁一个好人家却很难,除非是当偏房或者继室,而那两样,别说箐姐儿不依,他也觉得膈应,干脆托了江氏顺带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箐姐儿又哭又闹,却没有改变郭儒启的决定,于是她想法设法的靠近怡昕,仍然想要跟在怡昕身边,嫁到齐云侯府为妾。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璐姐儿也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在春闱中展露头角的新科榜眼赵秀文,现任翰林院编修。

这门亲事是柳月卿想方设法为璐姐儿谋划到的,璐姐儿想要嫁一个不比陆涛羽逊色的,但京都适龄的男子她都看不上眼,新科状元又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半老头子,自然更不能让她满意,挑来挑去,现年二十,出身淮南书香世家,没有成亲的赵秀文就入了柳月卿的眼。她还找机会让璐姐儿暗中看了一眼,璐姐儿对温文尔雅的赵秀文印象不错,也就点了头。柳月卿再找人探了赵秀文的口气,赵秀文只说婚姻大事需要父母之命,他的父母在淮南,他必须修书一封,征求父母的意见,并让他们亲上京都主持。他这般说辞显然是十分愿意的,虽然只是说说,还没有最终敲定,但只要不出意外,这门婚事也就差不多能定下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