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孔子、孟子、南子(2 / 2)

“夫子所言甚是。”夏谕讪笑着,适时应和道,温和的声线将孔子的思绪拉回。

宋公素有气度,听到这话没有怪罪,反而开始宽慰二人:“不过小事一件,二位不必介怀。南子,还不上前见礼?这位是孔子,列国有名………”

南子才三岁多,先前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给她说懵了,此时正傻傻的站在原地,目光不停在三人之间游移,大脑飞速旋转。见老父亲召唤,迈开小短腿倒腾到三人身前。

听完老爹的介绍之后,南子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被某人骗了,但又不完全确定。只得在宋公严厉的目光下规规矩矩的朝着夏谕、孔子二人行礼。

萌娃憨态可爱,一套基本见礼动作也还算标准,孔子不由得点点头,夏谕也笑呵呵把小丫头扶正。

见两位君子名士对自家女儿颇为好感,宋公福灵心至,温声道:“二位是列国有数的智者,以知礼擅乐为天下所知,名声事迹不知凡凡。寡人向来仰慕二位的品格才能,一直希望与二位相交一番。”

“如今小女南子也到了该学习六艺的年纪,二位若是不嫌她朽木难雕,可谕教一二,小女愿以师礼待之,寡人亦是感激不尽。”

此话一出,场中安静了片刻。

原因无他,这事实在不好轻易答应。

春秋末期,一般国人女子能拜男子为师吗?明面上不允许。

卿族君主的贵女、公女们呢?原则上不提倡,私人教习礼仪可以,但别公开。

宋国公女呢?

宋人:什么周人的糟粕?襄公那个蠢物就是相信这些对楚蛮搞什么宋襄之仁,让我宋人贻笑百余年。

宋人本就是商人之后,相比于诸姬封国,社会风气宽松,男女之防与伦理方面较为原始。

宋国公室中甚至存在叔伯娶侄女的先例。

也正是宋人前朝遗族的身份和迥异列国的风俗习气,宋国才经常被地域黑。什么想不开等兔子自杀的煞笔、怀疑邻居的奇葩主角都是宋人。而且宋地主体还在荷南…

宋国有宽松的环境,宋公栾想让孔孟二人教导一下南子一段时日,留个临时师徒名份结个善缘,并不算逾矩。

宋公的提议,夏谕、孔子二人反应不一。

孔子眉头微皱,思考着该如何婉拒才能不落宋公的面子。

指导一番三四岁娃娃礼乐没什么,可收个“记名女弟子”对于致力尊周礼复田制的孔子来说,绝无可能。

他的政治主张是恢复周礼,重新树立旧价值观,本质上就是维护奴隶制,怎么可能接受前朝商的糟粕,明目张胆的收个女弟子违背周礼自掘立身根基。

前世孔子弟子三千,全是带把的。

夏谕倒是不在意到这一点,以他之见,以宋公的身份地位,让南子拜师他二人大概率出于善意拉近双方友好关系。难道宋国公室还没几个教习六艺的学者吗?

毕竟此时此刻的孔子、“孟子”身上能图谋的东西真没多少。最多也就是看好孟子未来的发展前景,或者做个长远投资,方便以后收拢孔子门下的部分英才。

至于男女之别,就这四岁不到的小娃娃,夏谕还真没在意。

明面有违周礼?

周礼都崩成什么样了。除了孔子等少数人,没多少人愿意被其束缚。夏谕口号喊得挺多,表面功夫也足,可心中一直对其不置可否。

想复古维护奴隶制?太过理想化了。

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大同……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复古的螳螂手臂如何能挡战车?

当了十几年奴隶制大领主二代,夏谕本质上还是红旗下的少年。虽说现在大环境原始,红旗难立,但他至少得推一把封建大一统,不然都对不起这次重生。

某人表面上是春秋卿贵、知礼君子孟阅,骨子里还是咸鱼躺平的乐子人夏谕,最多就是这条咸鱼偶尔会翻身了。

见二人沉默不语,宋公又道:“二位意下如何?”话音刚落,宋公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清俊少年,倾向明显。

为何宋公更倾向于孟子?除了孟阅ip的好名声、好姿容、孟氏的强大富硕所带来高收益之外,孔子的弟子太多是劝退宋公的主要原因。

孔子以“有教无类”、尊崇周礼闻名于天下,门下弟子破千,其间不乏贤人名士,但酱油角色也不少。

弟子多有多的好处,也有多的坏处。除非你是某一专业垄断独一档的大牛,不然弟子太多了,含金量量方面就差点意思了。

孔子在教育六艺方面自然做不到垄断,天子的太学,各国的官学教学六艺的水平都不低。

孔子只是第一家私人教育机构,特殊在目前没有竞争对手,并非不可替代。

少正卯:还有三年到达战场。

所以拜师孔子或孟子,区别大了,通俗来讲:

前者是当第一家私人民办本科校长的弟子,这家学校几百年后会成为名满天下的第一私立本科,校友几乎全是大佬。只是目前这所学校还在起步阶段,毕业生就业环境一般。

后者是当该学校前途无量的年轻知名天才客座教授的开山弟子。而且这位教授家是国家第一届内阁大长老、三委首辅的后代家族,现在家里有人在一级行政区当州委书记,社会地位高、政治资源丰富。

换你是家长,你怎么选。

宋公选择了后者,“谕教一二”是宋公对孔子说的,而“以师礼待之”的目标很明显是孟子。

夏谕也看出了宋公的示好之意,又见孔子面色踌躇,略作思量也大致明白了孔子的顾虑。

宋公有意,孔子有隐,为济长者之困,夏谕觉得自己来当次幼儿园老师也未尝不可:“宋公言重了,公女聪慧,能教习礼乐,亦是阅之幸也。”

夏谕就这么应下了,宋公自是喜不自禁,当即便让南子口称孟子,以师礼待之。

孔子则是有些心情复杂,虽不用破自己的规矩,但由此窥知自己的得意弟子与他终究是志类而道不同。

就这样,夏谕收到了两辈子第一个小徒弟。

第一次当老师,他在教学经验方面有些欠缺。

但没学过幼教,难道还没上过幼儿园吗?教一个三四岁娃娃不是有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