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势在必行 畅想成真(2 / 2)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316 字 7个月前

历史上诸葛亮与姜维的数次北伐难道不冒险吗?

有些事,是必须要做的。

他来之前答应过赵云,一定会竭尽所能为大汉,为他们拿下长安。

当世人不轻易诺,可一旦许下诺言,本就需要用性命来履行。

糜旸知道刘备是在担忧自己的安危。

只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相比于自己,刘备拖着病体亲征,再加上当下病情已经有所反复,却还硬撑着在前线,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冒险吗?

刘备从糜旸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坚定,而糜旸的话也让刘备大为动容。

严肃的神色快速地从刘备脸上褪去。

“势在必行?”

“势在必行!”

“你过来。”

听到刘备突然召唤自己,糜旸有些心虚。

他方才的语气有些强硬,他怕刘备用手指弹他脑壳。

可面对刘备的召唤,他又不能不过去。

糜旸猜测的没有错,当他来到刘备的榻边重新坐下后,刘备的确伸出了手指直接朝着他的脑门而来。

不过在手指即将接触糜旸的额头时,刘备却终究没有下得去手。

刘备化指为掌,在糜旸的头上轻轻抚摸了几下,与少时糜旸表现好时,他对糜旸表达出赞许时做出的动作一般。

“你很聪慧,你肯定已经看出我的病情有所反复。

你很年轻,你本来是无须如此着急的。

你一直闭口不谈那一点,但我知道你心中想的是什么。

你是怕,我无法在有生之年进入长安吗?”

听到刘备戳破了自己心中隐藏最深的想法,糜旸的眼眶中一下子出现了水雾。

糜旸的表现,让刘备知道他是说对了。

这就是糜旸势在必行的真正缘由。

糜旸不是神明,生与死不是他能左右的事。

但糜旸希望那一日到来的时候,刘备不会有遗憾。

长安在望,却终究咫尺天涯,这样的事,糜旸不会让他发生。

看着眼前眼中蓄满泪水的糜旸,刘备做出了一个糜旸似曾相识,却又好久不见的举动。

刘备缓缓将腰间的玉佩,解了下来伸到糜旸的身前。

见到这一幕的糜旸,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

糜旸认得这块玉佩,这块玉佩是当年刘备求学时,他的座师卢植看出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而赠予他的。

由于这块玉佩,承载着先师对他的期望,故而刘备数十年来一直很珍重它。

可这块玉佩,并非没有与刘备分离过。

别看大汉现在国运蒸蒸日上,可就在十数年前,糜旸年少的时候。

刘备与跟随他的人,时常因为战败受到敌军的追杀。

朝不保夕,刀兵加身,四处流离,是那时候的常态。

这种常态纵使是那时尚年幼的糜旸也不能幸免。

最惨烈的莫过于当阳之战那一次。

当阳之战的惨痛经历,让刘备吸取了教训。

后来赤壁之战时,刘备为了保全一众子侄,在前往江夏的路上将糜旸等子侄托付于长沙城外的一户人家中。

那时候糜旸、关兴、张苞等人尚年幼,突然要与朝夕相处的长辈分离,加之又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心中又岂会没有惧怕呢?

惧怕之下,难免就会有哭闹。

为了安抚一众子侄的哭闹,刘备便将腰间的玉佩解下当做信物交给年纪稍长的关平,并保证不久后他一定会来接他们。

刘备的举动,成功让当时的糜旸等人停止了哭闹。

因为他们都知道,那块玉佩对刘备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后来赤壁之战获胜后,刘备并没有食言,第一时间亲自前来将他们接到身边。

这件往事,身为当事人的糜旸并未忘记。

而聪慧的他更是知道,刘备这时取出玉佩交给他的用意是什么。

当年刘备将贴身玉佩交到糜旸等人手中,是许诺他一定会回来接他们。

现在刘备想将玉佩交给糜旸,是想让糜旸如他当年一般,要取得大战的胜利。

然后平平安安地,亲自将他接入长安城中。

这是刘备希望糜旸能做出的保证,也是他对糜旸的一种祝福。

明白刘备这层用意的糜旸,又怎么能忍住眼中的泪水呢?

后世很多人不明白,季汉为何会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情谊。

那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季汉中人,于生死危难中不离,于刀光剑影中不弃的过往。

一起经历过那些过往的季汉中人,他们既是君臣,同道,但更是家人!

有幸的是,糜旸今世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在快速抹开脸上的泪水后,糜旸起身,郑重地从刘备手中,接过了那块玉佩。

“最迟年底,臣一定会攻下长安。

到那时,臣一定会来亲自接陛下的。”

糜旸的两声一定,让刘备的脸上浮现了笑容。

刘备示意糜旸扶自己起身,在被搀扶着来到案前后,刘备在明亮的烛光下,快速写好了一道征召诸葛亮的诏书。

随后,刘备便将这道诏书交到糜旸的手中。

“我信你。”

就好像当年你信我一般。

...

丁封不知道在外等了多久,在他以为糜旸今夜要与刘备同榻而睡的时候,糜旸的身影终于从帐内走了出来。

当糜旸来到丁封身前后,丁封发现糜旸的手中正紧紧捏着一封诏书。

这让他眼神一紧,连忙低下了头。

可随后糜旸却将手中的诏书直接交到丁封的手中,对着他吩咐道:

“挑选精骑,连夜发往成都!”

在说完这句话后,糜旸又对着丁封下令道:

“派信使前往街亭知会左将军,让他务必尽快解决街亭战事,率军来援上邽!

另让他在战胜贼军后,要搜寻一名名为马钧的人。”

“现在就去!”

糜旸催促的语气让丁封很快就在夜色中消失,前去安排事务去了。

独自站在夜色中的糜旸,在脑海中不断复盘着来日的战术。

良久之后,糜旸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后世人曾无数次畅想过,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若法正与庞统任何一人尚在,汉军会是怎样的情形。

现在这畅想即将成为现实了。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