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福地马营城(2 / 2)

宣德八年(1433),杨洪马营给根据地,展开了第一次追剿边寇的战斗,在红山大败敌人,次年升职为指挥佥事(正四品)。

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就边防大事进行廷议,杨洪献计有功,宣宗大喜,遂提拔杨洪为北京指挥使(正三品),加封游击将军,统领万全都司精兵2000、厩马1200。

同年,杨洪率部巡逻至开平卫旧冶簸箕河一带,和大队的蒙古军遭遇,经过浴血奋战,击败凶悍的蒙古骑兵,生擒其头目脱脱白暧台,明宣宗命其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明朝皇帝朱瞻基死后,明英宗朱祁镇即位,这小子一上来就准备要拿蒙古人开刷了,立即派遣兵部尚书王骥到北边的军事重镇视察,检查军备情况。恰巧,一支瓦剌骑兵入侵边境,都指挥使安敬竟然临阵脱逃,狂奔数百里,被瓦剌军追着打。

这还得了,一个指挥使如此胆怯,致使明军颜面丢尽,幸好杨洪及时援救,安敬才捡回了一条命。王骥下令将安敬逮捕,就地正法,指定杨洪临时代理都指挥使,节制各路兵马,才稳住了边境各卫所的军心。

王骥一肚子怒气,回到了京城,立刻去见了朱祁镇,进谏道:“圣上,边军怯弱,应速人加强训练,以对付漠北诸部的进攻。”

朱祁镇连忙问道:“爱卿,先朝宿将已尽,可有合适人选?”

王骥极力推介杨洪:“臣从边关归来,选中一人。此人名杨洪,虽为偏将,为人机变敏捷,善出奇捣虚,以敢战闻名于边塞。朝野皆知杨洪乃我大明未来之国柱,臣并非与他私交才力荐之。”

朱祁镇笑道:“尚书大人此言极是,朕做太子之时就见过杨洪几次,其器宇轩昂,有璟国公之风范,不愧是今世杨家将之首也。”

王骥笑道:“那陛下是准奏了?”

朱祁镇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此大任非杨洪莫属。”

王骥道:“圣上英明,老臣即刻传书边关至杨洪处,以显皇恩浩荡。”

朱祁镇道:“去吧,有杨洪在,边关无忧矣。”

王骥道:“臣告退——”说完就出了宫门,径直向兵部去了。

在王骥的举荐下,杨洪统领边境军马,日夜操练,得以施展才华。是年,杨洪55岁。

杨洪在塞外整治军纪,兢兢业业,镇守国门,拒敌于千里之外。一些奸佞小人想方设法的打小报告,明英宗一一将案卷压住,极力庇护杨洪,使得杨洪练兵之事未受丝毫影响。

正统二年(1437),久戍边关的杨洪想通过儒教、佛教增强军民的爱国意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开始在马营城中兴建各种庙宇。

指挥使杜衡、军士李全两个认为修庙宇有利可图,可以狠狠的捞一把,就跟杨洪说他们两个愿意为杨洪分担监工之苦。

没有想到,杨洪一口回绝了他们:“二位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修建庙宇绝非小事,我得亲力亲为。”

杜衡、李全两个怀恨在心,就合计伺机参杨洪一本。不久,刑部尚书魏源奉命到马营督查边防,杜衡、李全见机会来了,私下拜见了魏源。

杜衡诬告说:“杨洪大肆在马营城修筑宫殿楼台,想拥兵自立为王,和朝廷分庭抗礼。请大人奏明皇上,严惩叛逆。”

魏源不由一怔,倍感事态严重,不动声色道:“我已经知晓,定当回京将此事报与圣上,二位请回吧。”

杜衡魏源已经答应了,暗暗自喜:“杨洪给你脸不要脸,现在你等着蹲大牢吧。”而后与李全就走了,二人一路上大笑不止……

魏源一回到京城,立马将举报信递交给了朱祁镇。

少年天子朱祁镇急急忙忙打开信一看,信以为真,大怒:“朕要下诏,捉拿逆贼杨洪。”

魏源知道朱祁镇是个火爆脾气,有一点他还是拿得准的,只要有人给朱祁镇一个台阶下,朱祁镇就会慢慢冷静下来的。

魏源立即道:“自古奸人陷害忠良,都是无中生有的,还请陛下三思。”

朱祁镇问道:“那如何是好?”

魏源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如派个钦差下去调查。如果属实,再治杨洪之罪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