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建康中军统制周宏擂鼓大呼金兵来攻,随后与邵宏渊之子邵世雄、殿前司马军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等,各率所部逃遁。
殿前司前军统制张训通、马军司统制张师颜、池州统制荔泽、建康府统制张渊等见李显忠、邵宏渊不和,也率所部逃遁,宋军遂不战自溃。
二十三日,金军乘势攻城,李显忠率部杀敌两千余人,终于难阻宋军溃败。
邵宏渊畏战欲逃,李显忠恐孤军难守,叹道:"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挠如此!”于是在夜幕的掩护下,李显忠也率部撤退,还没有走出行多远,风声鹤唳的宋军就全线崩溃了,军资器械在撤退途中丧失殆尽。
二十四日,金军发现宿州城成了一座空城,乘势追击,宋军溃败,被斩4000余人,溺水死者不计其数。不知底细的金军也因伤亡过重,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
宿州治所符离县,故此战史称“符离之战”。两路宋军十余万人在符离溃败,狼狈不堪的逃回淮水地区,沉重打击宋孝宗的雄心壮志。他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降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都督两淮防线,抵挡金军南下。
六月,孝宗让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复出,七月让其担任右相。同时,主战派大臣张焘、辛次膺、王十朋等相继出朝。八月恢复张俊都督江淮军马的职务,并采纳汤思退的建议,派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往金军大营议和。
十一月,卢仲贤从金国带来了议和条件:宋帝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备战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因海陵南侵,南宋停止了对金的岁币)。
南宋方面对战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孝宗决定继续议和。十二月,陈伯康因病辞相,汤思退升为左相,张俊为右相。
隆兴二年正月,金朝方面再次来函,但要价太高,口气太大。右仆射张浚上奏反对议和,请求迁都建康,以图进兵,孝宗准奏,传谕制止议和。孝宗在主战派的鼓动下,将卢仲贤以擅许四州的罪名除名,编管郴州,改派胡昉出使金营,扬言宋朝拒绝归还四州,和议陷入僵局。
孝宗令张浚巡视两淮,全力备战,准备与金军决一雌雄。汤思退深为不安,上疏力辩,排斥主战派张浚,纠合党攻击张浚“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没有主见的孝宗于四月紧急召张浚入朝,罢免他的右相职位。四个月后,张浚死在离京途中,至此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
六月,孝宗命令湖北京西制置使虞允文放弃唐、邓两州,虞允文拒绝执行,于是被撤职降知平江府。七月,海、泗两州宋军撤退。九月,孝宗命汤思退都督江淮军马,杨存中(即杨沂中,被宋高宗赐名存中)以副都督协助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汤思退。
汤思退何许人也?秦桧之同党也,他与金人暗通,要求金军重兵迫和。十月,金国再度发兵南侵,乌禄遣仆散忠义挥师南下,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毫无准备的宋军两淮防线。
十一月,楚州、濠州和滁州相继失守,长江防线再度告急。汤思退主张放弃两淮,退守长江,尽快与金议和。
而孝宗此时听说金人议和漫天要价,便激愤的表示:“有以国毙,也不屈从。”朝中大臣群情激愤,纷纷谴责汤思退撤兵议和之罪。南宋抗金呼声再次高涨。
十一月,孝宗罢免汤思退,贬至永州居住。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疏请斩汤思退及其同党王之望等,汤思退在流贬途中闻讯,惊悸而死。
陈伯康再次被任命为左相,主持大局。但宋军一再处于劣势,在战场上不争气,底气不足的孝宗不得不再派王抃为使者与仆散忠义议和。
金国皇帝乌禄见以战迫和之目的基本达到,便停止进攻,重开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