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趣的是,在第二场播放结束之后,与张步凡他们展开合作的那家公司又传来消息,居然有那么几家之前没有联系的发行公司主动和他们联系,询问《石头》的情况,这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因为是短片,《石头》全天的排片场次比其他电影要多一些,张步凡他们当然不可能全天都留在那里,实际上,上午参加完前三场放映之后他们就溜了。
对于卖片儿的事情他们并不着急,一个是要等放映完全结束,而且放映结束之后也不会立刻谈,还要等着那些发行公司自己去收集一些数据,比如观众反馈,以及柏林电影节场刊的打分和评论之类的东西,在综合考虑之后,他们才会决定买或不买,又或者到底给多少钱这样的问题。
三大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场刊,在电影节期间每日一刊,上面有对展映电影的介绍以及评分。
这个评分其实挺神奇的,因为它不是大众评分,而是由一批专业影评人来进行打分,这其实就注定了评分不会太过公平。
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纵观欧洲三大电影节,有不少斩获金狮金熊金棕榈的电影,前期的场刊评分却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低。
当然,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旧把场刊当做一个风向标,不只是获奖风向标,也是卖片儿风向标。
《石头》13号展映,14号的场刊上,对于《石头》的打分就出来了2.6分。
这已经是一个不低的分数了,按照场刊的4分制评分规则来说,2分属于及格,3分属于优秀,那么这个2.6分的评分,就相当于是说《石头》属于及格以上优秀未满了。
而纵观这几天所有展映电影的评分,《石头》居然排到了第7名。
观影人数,观众反馈,场刊评分全部超出了预计,那么最终卖片儿的结果呢?
当然也是一样。
两天之后,那家德行国公司的门口,刚刚结束了最终谈判的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笑意。
德行国本土、法兰国、意呆利,再加上另外三个欧洲小国,《石头》竟是成功的卖到了6个国家去。
虽然每一个国家的发行公司给出的价格都不高,但是六家加起来,刨去给这家中介公司的分成,依旧入账了接近一百万,这可不是rmb,而是欧元!
换算成rmb的话,那就是接近千万块了!
要不说歪果仁的钱好赚呢,要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都想卖到国外去呢,自己亲身经历了一回之后,张步凡总算明白了!
几个人也不等什么颁奖礼了,反正和他们也没关系,和中华电影界都没啥关系,而且三个大老爷们,总不能也跑去蹭红毯吧,一合计,干脆提前回国。
于是,在一众国内媒体还等着在颁奖礼上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已经悄没声的出现在了国内,继上次给了国内媒体一个“惊喜”之后,又给了他们一个“惊吓”!